生命本應(yīng)是一種如風如氣般的動感休憩,品景品畫品詩品詞品樂品神 才是品味兒。曠達無邊際才是生命的真實長度,這度沒法量,只能修,這度最需要的是釋放 釋放掉仿佛所有。當聽懂了落葉的聲音,當明曉了水紋的調(diào)皮,斜陽無奈 奔向另一方黎明而去....始終如此,永無休止,當結(jié)束不能停留在最明智最愉悅之時 “繼續(xù)”變成一種很討厭的事。如若過程是重復(fù),重復(fù)又有什么意義?只想和草木說話,跟隨著季節(jié)。只想和天地間的大誠聊聊,跟隨著飄渺的思緒,用靈魂窺探那些目所不及。走到萬物靈性瑰寶的盡頭,拿什么洗禮肉身的所需?那個細胞為何沒有干枯,因為它一直在吸取,吸取本身不具備但又必須的東西,除非它消失才不會有“必須”。佛陀不是佛,佛陀只是將最基本的吸取也化作了“給予”,它就超脫了,“小而無內(nèi)”便是“博”。萬物是不是都有神力,或者風就是被主宰的,或者雨也是應(yīng)聲的,或者雪就是情緒,或者泥土就是包容的秘密。.....化微為無內(nèi),求博于至鄙。
發(fā)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