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圈模糊的地界:不滿足于小木槌的拍賣行
顯然,私人洽購已經成為拍賣行主營業(yè)務中發(fā)展最迅猛的一種交易模式。“我們一直在蓄勢待發(fā),直到看到最近的拍賣會表現,”作為佳士得美洲區(qū)主席,同時也是佳士得拍賣行國際私人洽購業(yè)務的推動者Marc Porter如是說,“從前,我們一直在做的私人洽購業(yè)務始終都只是交易往來的一個附屬部分。其實,私人洽購業(yè)務應該有更加廣闊的發(fā)展平臺。它不受限于每年兩次的拍賣季,一年365天,每天都可以開展私人洽購業(yè)務!
在紐約亞洲藝術周期間,佳士得的客戶被邀請到了洛克菲勒中心的一個名為“客戶休息廳”的會議室中,那里正在展售品牌商品Gucci及高端產品。時尚零售第一次觸電了拍賣行。
不僅如此,蘇富比和佳士得這幾年也在不斷篡奪著畫廊的領地。早在1996年,蘇富比就買下了André Emmerich畫廊;2006年,又收購了倫敦的Noortman Master Paintings。2007年,佳士得接手了鹿腿畫廊,該當代藝術畫廊在倫敦和紐約均設有藝術空間。
但是,最近這兩家拍賣行似乎變了口味,紛紛選擇在自己的地盤開設自己的私家畫廊。蘇富比的S2畫廊在其位于紐約總部的二層;佳士得則選擇在美洲大街1230號的20樓開畫廊,毗鄰佳士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總部。
佳士得的畫廊墻上掛滿了藍籌藝術家的作品,比如Elizabeth Murray、Ellsworth Kelly和Jasper Johns。佳士得美洲區(qū)主席Marc Porter近期在畫廊現場表示:“這里每年都會為私人洽購業(yè)務舉辦幾場展覽。”畫廊中的展示空間除了公共區(qū)域,還有很多私密的瀏覽房間,方便潛在買家能夠在一個比較舒服的環(huán)境下觀賞畫作或雕塑,但絕不會有拍賣會現場的那種壓迫感。目前,佳士得僅在紐約設有私人洽購畫廊,但是在倫敦和香港開設畫廊的計劃已經在進行中。同時,蘇富比也會在洛杉磯和香港開設S2展覽廳。
在藝術市場的主要陣地,拍賣行的專家及代表可謂是無孔不入:結識有錢人及他們身邊的人,全面了解當地藏家的各種信息數據,了解他們有什么,他們想要什么?吹贸鰜恚K富比和佳士得已經把私人洽購業(yè)務看成了核心業(yè)務的一種自然延伸。根據蘇富比的報告顯示,2012上半年,私人洽購業(yè)務的成交額為5.136億美元,相比去年,增長幅度高達14.5%。
Porter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將買家和賣家進行匹配,并清楚的知道他們彼此想要什么”。
兩家拍賣行都在擴充強化各自私人洽購業(yè)務的團隊。在蘇富比,紐約蘇富比當代藝術部的負責人Alex Rotter承擔了私人洽購當代藝術業(yè)務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審查S2空間的展品。而在佳士得拍賣行,Porter堅信:“十年內,私人洽購業(yè)務極有可能成為與拍賣會同等地位的核心業(yè)務。這也是我們一直在努力的目標!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