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來到美術館 No.76
第七十六期:宇向詩歌朗讀交流會
詩人:宇向
策劃:王寅
主持:韓博
特邀嘉賓:大弓一郎
時間:2021年08月22日 14:30-16:30
參與方式:
為有效防范疫情傳播,本活動僅設線上直播
掃碼觀看在藝視頻直播
詩歌來到美術館七十六期詩人宇向,在2000年寫詩之初就寫出令人交口稱頌的詩篇。她的詩獨樹一幟,作品能有效挖掘自身的直覺、痛感和超驗的思維,伸展到語言的極限,同時蘊含著深厚的人文內涵。宇向專注于對精神靈魂的觸及與深入,并以其獨特的鮮活的持續(xù)前進的方式梳理著時代、生活與內心的繁雜資料。近些年,其所涉及的場域和范疇更加廣泛深遠,經(jīng)驗更加充沛,情感內斂渾厚并持續(xù)著不凡的生命銳度。本次活動特邀請畫家、吟游詩人大弓一郎現(xiàn)場彈唱詩作,歡迎大家相約直播間,共同聆聽從生命體驗到情感表達,詩歌與音樂間的對話與互融。
詩歌創(chuàng)作反向塑造了我的生命
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VS宇向
01
對您來說詩歌意味著什么?
您如何看待詩歌寫作在今天的價值?
詩歌對我來說意味著陪伴。
對于我,詩歌寫作總能引發(fā)奇異的神秘的(包括情感的現(xiàn)實世界的精神的情緒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從宏觀上講,它一直在我們的文化血脈里。
02
您是基于什么機緣開始寫作詩歌的?
童年生活及年少經(jīng)歷
對您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怎樣的影響?
我從小喜歡畫畫。先是一個文藝兒童,在地上亂畫,捏泥巴人,和螞蟻、小蟲子玩,胡思亂想……,世上有一類這樣的小孩,天生自閉,不太會開口說話。那時,被大海的氣息包裹著,和姥姥、姥爺生活在膠東的一個小島嶼上。后來是個文藝少年,偷偷抄紅樓夢里的詩詞、抄元曲,讀能看到的有限的幾本文學書,高中時還接觸到朦朧詩,只是從來沒想過要做一個詩人。一直想當畫家或者服裝設計師。這些想法受限于現(xiàn)實,自己也無能為力。
上班之后,一直到90年代末,工作沒有之前那么繁忙了,認識了濟南當?shù)匾恍┪乃嚽嗄。還和詩人孫磊、藝術家高氏兄弟一起幫朋友設計裝修了一間酒吧。周末,我們會在這間酒吧里舉辦詩歌朗誦會、原創(chuàng)音樂會、畫展、攝影展、當代藝術講座等活動。當年我也參與了一點當代藝術,也寫了少量涂鴉式的文字,但很難找到表達的出口。后來和孫磊在一起,經(jīng)常聽他談詩,我就開始試著寫,其實我不覺得那會是別人眼里的詩,但得到了很多肯定和鼓勵,不知不覺就寫了起來。雖然它不是我最想做的事,但覺得也不錯,能把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呈現(xiàn)出來,又可以在上班之余來進行。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我需要的,我潛在地尋找,內心不可抑制地尋找的那種“自由”,與寫詩行為特別契合,我和詩也有了緊密關系。
成長經(jīng)歷塑造了我生命本身,進而塑造了我的創(chuàng)作,更重要的是我的創(chuàng)作和精神生活反向塑造了我的生命和經(jīng)歷。我在2013年的一篇文里寫過,“我寄居在小島上,大海的風平浪靜和潮起潮落給了我平原也給了我群山。我看得足夠遠,能看到變換的藍與藍匯于隱約的一線,幸運時還眼見虛無:海市蜃樓。我所能夠向往的是去不同的地方看看,看不同的海,我現(xiàn)實的立足點基于一種海岸線!
2013年2月,孫磊攝于藍毗尼菩提樹下
03
您長于書寫日常事物中的疼痛,
您怎么看待寫作與生活的關系?
我寫作的資源和素材不僅僅來源于生活,更重要的來源于某種痛感,這種痛感有時來自最繁雜、具體、瑣碎的生活,更有時是超越生活的,越超越生活的痛感,越是精神化的,也越持久和綿長。
在現(xiàn)實中,我一開始就沒有特意為了寫作而選擇哪種生活,這兩者是可以協(xié)商的,我必須把生活上的事情處理好,才會去處理那些非寫不可的,也才會內心安定。
04
您如何看待一座城市與詩歌的對證關系、
以及城市公共空間中詩歌與市民的關系?
我大部分時間工作、生活在濟南這座城市,在這座城市認識了一些同道,結婚、生子。記得剛結婚時,我和我先生每天清晨在城市西邊的王官莊站等102電車,然后在車上站著、擠著一個多小時,聊天、拌嘴、賭氣、沉默、相伴,然后一起在濼源大街站下車,去彼此的單位上班,這一路要經(jīng)過大半個城。這感覺很像我對這城市的記憶,它更多是我與人的關系、我的情感的一個時隱時現(xiàn)的背景。一些我熟悉的地方,比如文化東路、山師東路、我居住的大學校園的舊房子等等都曾以不同的方式進入我的文字。
我的寫作很少專門考慮去處理城市的題材,我的詩和公共空間也有距離。比如有相對開放的詩歌朗誦活動時,編導要在我的文字里特別細致地選擇,而小范圍的詩歌朗誦活動很少存在這樣的情況。怎么說呢,如果我碰巧寫了一首看上去與城市有對證關系的詩,也不是蓄意的,如同我碰巧也是一個公共空間里的城市市民。
05
您相信建基于“孤島”之上的寫作,
那詩人和讀者的關系呢?
我從小在別人眼里就是個極端內向和孤僻的孩子,長大后我試著合群,也試著去與社會相融,結果挺失敗的。但寫作寵愛這樣的性格,寫作也契合了我在“孤島”上生活的童年和半個少年,“孤島”很自然地在一個現(xiàn)實概念和寫作概念之間產(chǎn)生互動和轉換。我在2016年的原文,“‘孤島’本初、獨立、神秘、異質、空曠、無情,它拒絕、它迎接,我相信建基于‘孤島’之上的寫作!聧u’是個人王國般的又是開放的,向無限自我內心挖掘,向無限時間與空間,向疼痛與幽暗開放,在茫茫大海中每一個孤島的守護者都不是孤苦伶仃,不是無助的一個人,那些說不清道不白的情感與思想在大海中有了回音,聲音越來越大,又若隱若現(xiàn)!崩锩姘伺c讀者的關系。
同時我也表達過,只要有語言,就會有“交流”,有“交流”就會有讀者,哪怕是自己和自己對話。有時是幾個讀者,有時是一個讀者,這個讀者可能就在我自身里,也在一個他者身上,可能是一個過去的人,也可能是某個角落里不為我知的知遇,或者是一個未來的靈魂。我和讀者是一對一的,更重要的是我和沒有限量的讀者是一對一的。
06
您曾說寫作和視覺表達是兩種不同的安慰,
您如何看待詩歌與藝術及人類世界的關系?
對我而言,寫作會動用到個人內在深處最艱難的部分,通過寫作這些部分開始慢慢流動,使“整體”通透起來,而這些部分也在祈求詩歌。這里面就有喜悅與回饋,也有寫作本身的艱難。
繪畫對我來說則是一種放松和調整,雖然身體上很累。記得第一次出門畫畫是2007年的秋天,我跟我先生學校寫生的車到了蒙山。一個人在陽光下,擺弄顏色,新奇又興奮(加之放假的喜悅,也就4、5天)。每次畫完后,大家會圍上來看,大概因為新奇和不一樣吧,一個老師專門拿我的畫給她的學生們當范畫來講。那之后,又有幾次機會去大自然里畫畫,在陽光里,擁有一個人跟自然融在一起的一段段時光,也就沒再有更多奢求了。已經(jīng)好多年沒有那樣的機會畫畫了,以后說不準會再動動筆,變變方式。
宇向攝于2013年8月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魔幻燈光儀式中的紅與黑瞬間
07
您怎么看待“詩歌來到美術館”這種嘗試?
參加一場美術館里的讀詩會,您有什么感想或期待?
“詩歌來到美術館”提示了詩歌的可視性,以及美術館的詩意,而似乎也在強調更多時候詩歌沒在美術館,Ta真來了,倒像是一場冒險之旅或者奇遇記。
- 了解更多 -
【詩歌來到美術館No.76】宇向詩歌朗讀交流會&聲音招募報名
【直播活動】詩歌來到美術館No.76:宇向∣寫作就是一種“離開”
“詩歌來到美術館”聲音招募
· 投稿時間:即日起至2021年08月19日24:00前
· 朗讀文本:宇向的相關詩歌作品(“詩歌來到美術館”第七十六期詩人)
· 參與方式
1. 發(fā)送你的音頻文件郵件 mspe@minshengart.com(可配背景音樂)
2. 備注您的姓名、聯(lián)系方式以及是否可參加本次詩歌朗讀交流會現(xiàn)場。
三位優(yōu)秀朗讀者將獲贈宇向簽名詩集《女巫師》。
* 最終解釋權歸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所有。
《女巫師》
著:宇向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
該詩集收錄了詩人宇向2000年~2015年的詩歌精選91首。
宇向是那種有智慧的天才型的詩人,一開始就有著自己的精神向度,且詩藝上天然地具有一種完整性,妙不可言,無懈可擊。更重要的是,對宇向,詩是直接的,洞開的,透露著不可知的力量,也意味著某種原創(chuàng)性,而她通過它似乎看見一個與自已相似的靈魂,這讓她在處理各種題材時,那種讓“現(xiàn)實回歸于言說”的能力變得可信。我們很難對宇向的詩進行準確歸類,或許只能將之放在她個人的神話里。作為同行,我羨慕她的罕見的詩人品質,期待著她寫出更多詩歌精品。
——呂德安
宇向在表達以及對表達的控制上呈現(xiàn)出極好的天賦,她的詩歌背后透露著現(xiàn)代藝術的氣息,既和時代保持著恰如其分的通氣性,又尚未被時代所抹平。
——西川
詩人
宇向
生于20世紀70年代。曾獲第11屆“柔剛詩歌獎”、《人民文學》“新世紀散文獎”、首屆“宇龍詩歌獎”、 “文化中國·年度詩歌大獎”、 “劉麗安詩歌獎”、 “第14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詩人”、“天問詩歌獎”等獎項。著有《宇向詩選》、《我?guī)缀蹩吹綕L滾塵!贰ⅰ断蛩麄冇縼怼、《女巫師》、《陽光照在需要它的地方》、《口袋里的詩》、《其他的事情》等。作品被譯成英文、法文、德文、韓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等。
主持人
韓博
詩人,藝術家,小說家,戲劇編劇,旅行作家,策展人,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作家。出版有中文詩集《借深心》、《飛去來寺》等,英文詩集《中東鐵路》,俄文詩集《結繩宴會》,德文詩集《中國盒子》(合集),長篇小說《三室兩廳》,以及《與酒神同行》、《涂鴉與圣像》等七本旅行文學作品。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法國巴黎英法詩歌節(jié)、德國柏林國際詩歌節(jié)、俄羅斯國際“莫斯科詩人雙年展”等。2019年策劃詩歌電影短片《哀歌》,入圍2020年柏林斑馬詩歌電影節(jié)國際競賽單元。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上海當代藝術館個展《在“三室兩廳”如何喝光海水?》。
特邀嘉賓
大弓一郎
本名張夷。曾就讀于蘇州大學政治系、復旦大學中文系。詩人、畫家、音樂人。著有詩集《在心情與腳步之間》、隨筆集《在天堂與天堂之間》、詩集《造一座城》。有數(shù)十首唱詩作品問世。現(xiàn)居上海。
策劃人
王寅
詩人、作家、攝影師。出版詩集《王寅詩選》、《灰光燈》等著作多種,先后獲得江南詩歌獎、東蕩子詩歌獎等多個詩歌獎。作品被譯成十余種文字并在海外出版。
更多閱讀
“詩歌來到美術館”往期活動詩刊、詩人及機構捐贈詩集均已陳列在民生美術文獻中心相關專欄,歡迎前往取閱,記得帶好有效證件哦。
▍關于詩歌來到美術館
在今天,美術館正在和更多的藝術門類進行新的結合,美術館已經(jīng)融跨界展出、互動為一體,不僅展示作品,而且研討交流,生產(chǎn)知識,日益擴展成開放的全藝術平臺。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2012年啟動的“詩歌來到美術館”項目,旨在為詩人與詩歌愛好者創(chuàng)造思想碰撞的開放平臺,將詩歌作為智力與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與當代生活和詩歌形成連接對話。作為國內首創(chuàng)的“詩歌+藝術”美術館公眾項目,“詩歌來到美術館”邀請的詩人都遵循“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標準,詩人黃燦然,歐陽江河、翟永明、王小妮、西川、多多、芒克、柏樺等國內詩壇從八十年代活躍至今的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阿多尼斯、日本“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等成名已久、讀者眾多的國際詩人,西蒙·阿米蒂奇等未被譯介但在國外盛名的優(yōu)秀詩人。自2012年啟動至今,項目以兼具學術性和普及性的講座和詩歌活動受到各方強烈關注,2016年獲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社會力量舉辦博物館優(yōu)秀社會教育項目,2017年、2019年榮獲年度上海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特色品牌項目,2019年榮獲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全國美術館優(yōu)秀公共教育項目。
▍詩歌來到美術館往期詩人
黃燦然/歐陽江河/西蒙·阿米蒂奇/翟永明/李亞偉/王小妮/阿多尼斯/谷川俊太郎/杰曼·卓根布魯特/西川/楊君磊/多多/藍藍/陳東東/亞當·福爾茲/梁曉明/沈葦/宋琳/柏樺/蒂姆·利爾本/阿萊西·希德戈/呂德安/倪湛舸/芒克/揚·埃里克·沃勒/王家新/維克多·羅德里格斯·努涅斯/尼古拉·馬茲洛夫/費平樂/包慧怡/朱朱/萬夏/鴻鴻/尤蘭達.卡斯塔紐/特倫斯·海斯/蜂飼耳/哈利·克里夫頓/托馬什·魯熱茨基/冷霜/管管/?/陳黎/羅恩·溫克勒/馬克西姆·阿梅林/高橋睦郎/黃燦然/楊小濱/保羅·馬吉/弗朗切斯卡·克里切利/阿庫烏霧/韓東/周魚/伊馮·勒芒/露西·杜根/葉覓覓/馬格努斯·威廉-烏爾松/秦三澍/雷武鈴/孫磊/高橋睦郎/胡安·阿拉維亞/阿多尼斯/熱拉爾·馬瑟/韓博/葉輝/西渡/灰娃/娜夜/袁永蘋/蔣立波/胡桑/阿信/蔣浩/馮晏/凌越
正在展出
Exhibition
購票信息
About the ticket
展覽通票:60 元
👉 購票優(yōu)惠條件
-以下人群可免費觀展:
身高1.3米(含)以下或6周歲(不含)以下的兒童(每位成人限帶一位免費兒童);現(xiàn)役軍人憑軍官證或士兵證;殘疾人憑殘疾證;70周歲(含)以上憑老年證或身份證;醫(yī)護人員憑相關執(zhí)業(yè)資格證和本人身份證。
-以下人群可享展覽門票5折優(yōu)惠:
全日制大中小學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憑學生證
本活動最終解釋權歸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所有
🙋🏻
為了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展覽,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藝術家的思考。
👏
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將于每周六、日下午推出雙展導覽,邀請您漫步美術館、暢聊當代藝術,歡迎屆時參與!
Reading Recommadation
🔗 【新展預告】徐跋騁個展——永生之象
🔗 “永生之象”- 神秘上演七幕戲劇
🔗 《第三天堂》宣言| 米開朗基羅·皮斯特萊托
🔗 第七屆國際藝術評論獎(IAAC7)揭曉,柏林青年寫作者Eugene Yiu Nam Cheung 斬獲大獎
🔗 IAAC 7 | 了解一下這屆評委的TASTE?
🔗 差異、重復與抹除,或視覺文本的語言學思維
🔗 貧窮藝術運動先驅書寫生命的公式 ——皮斯特萊托上海首個個展開幕
🔗 IAAC 7 | 了解一下這屆評委的TASTE?
民生美術文獻中心
ARTsMALL & ARTsMALL Café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