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讀字帖,在提到柳體字的時候,各種溢美之詞甚多,也覺得似乎都有些道理,但是每每看到“中宮緊縮”這四個字的評語,都頗感到意外。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研究柳體字的時候,從來都沒有看看什么字是“中宮緊縮”,這樣評論柳體字,只能說與事實很不符合。其中詳細的情況,且聽書法家趙富忠細細道來。
首先,柳體字的點畫和間架結構很多來自歐顏。
稍微懂得書法史的人,都會知道柳體字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楷書,其中的很多點畫和架構來自于唐朝前期的歐陽詢和顏真卿。經(jīng)過比對和細細分析,我們可以說,很多柳體字的間架結構和歐陽詢的楷書,具有類似的地方,而柳體字的點畫特點,也與顏真卿的楷書很是接近。因而,柳體字的很多特點,比如說骨肉均勻、疏密有致等,都是有現(xiàn)實的根據(jù)。但是,既然柳體字能夠做到骨肉均勻、疏密有致,那么與“中宮緊縮”這樣的評語,在詞意上便是背道而馳,相去甚遠。
其次,柳體字不是“中宮緊縮”,而是“四肢緊縮”。
既然柳體字不是“中宮緊縮”,那么柳體字是什么情況呢?我的研究結論是:“四肢緊縮”。為什么是這樣的情況呢?通過以下幾個字例來分析。比如說“能”、“!币约啊叭铡钡茸,它們的中宮都是非常舒朗的,并沒有什么緊縮跡象,相反四肢卻是緊縮的,原本很多挑勾(橫折鉤等)的地方,都進行了暗收處理。因此,我們可以說柳體字的結構特點是四肢緊縮,而不是中宮緊縮。
最后,我們再回過頭來,細細觀察一下柳體字的長橫,基本上都是頓筆回鋒,也是一種暗收的處理方式。因而,我們對于柳體字的研究,需要充分認識到柳體字的結構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盲目跟風,人云亦云,這樣就能很好地了解柳體字的特點,便于我們更好的學習和研究。
發(fā)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