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詩正 書法
梁詩正,幼有異稟,五歲始能言,授以四五言詩,略上口,即能誦。長擅文學,偕同杭世駿、陳兆等六人結“月課詩社”,有《質韋集》行世。二十七歲,從院長萬經讀書敷文書院。雍正八年(1730)中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兩年后梁詩正出任山東鄉(xiāng)試主考官。雍正十一年,任會試同考官。第二年充上書房師傅,教授皇子,尚書房行走,日講起居注官。不久任侍讀。雍正十三年,梁詩正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年底,丁母憂。?
乾隆元年(1736),乾隆帝讓梁詩正在京修書,南書房行走。乾隆三年(1738)任侍讀學士,乾隆帝賜梁詩正在京宅邸。任順天武舉鄉(xiāng)試正考官,又任內閣學士、經筵講官。乾隆四年(1639)梁詩正歷任刑部、戶部右侍郎。次年,升為左侍郎。
乾隆六年(1741),梁詩正升任《皇清文穎》館副總裁,戶部侍郎。梁詩正上奏:“皇上雖然盡力為旗人生計著想,然而仍然免不了旗人窮困貧乏。原因是旗人增添人丁,與日俱增,而如果不能自己養(yǎng)活自己,想常靠官養(yǎng)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屯田耕種是不行了。一方面,將閑散人等妥善安置在周邊,使他們獲得能自養(yǎng)的謀生之業(yè),如:近京五百里地面及各省駐防地。另一方面,內地已無閑田,原來就有在黑龍江寧古塔等地,分駐旗人用來耕種的成議,只是未曾施行。而今尚可維持,若不早日施實,若干年后,戶口達十倍,想憑有數的錢糧,是不夠不斷增長的糧餉需要的。想靠增加老百姓賦稅,而國家也有財務需要,無多余錢財養(yǎng)這么多吃白食的閑人。京師無空余地?磥恚挥袑艨谏⒘羞呁,可享耕牧的便利。另外,綠營兵丁也可適當停止招募、減少冗員。現在各營、鎮(zhèn)已數千、百名而不僅人多,而且多用名額每年持續(xù)不下,數十百萬銀兩,大多充作兵餉。在雍正元年曾徹底清除這種弊病,近年來,份份增設,有虛有實,差別很大,F在應當酌定數量、去除空缺、停止募補!
乾隆帝十分贊賞并采納了他的意見。乾隆九年,梁詩正以侍郎,應賦御制詩。乾隆十年,梁詩正升為戶部尚書。他奏陳:每年天下租賦只余二百余萬兩,應當節(jié)儉。慎勿興土木之功、黷武之師,以維持盈余,保障國泰民安。乾隆十二年,梁詩正任《續(xù)文獻通考》總裁。翌年,任兵部尚書。乾隆十四年,梁詩正晉升太子少師兼刑部尚書、翰林院掌院學士、協辦大學士。乾隆十五年,充任吏部尚書、教習庶吉士。御史歐堪善上奏,彈劾梁詩正徇私包庇,說他徇師生情份,又說他包庇同鄉(xiāng),經查此二項,均無徇私實跡。還涉及他為兩名京察人員引薦不當。乾隆帝認為這種小小徇情,非獨梁詩正,舉朝大臣恐怕也未盡絕。梁詩正被參劾,已經引為警惕,就可以了。同年,乾隆帝訊問四川學政朱荃情況,因為梁詩正答復為不清楚,而受累革職留任。乾隆十七年,因為父親年邁,梁詩正乞歸杭州,奉養(yǎng)老父,留在老父身邊侍候。他返鄉(xiāng)期間,潛心治學。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南巡,梁詩正迎接圣駕,恩準他在家食俸祿。次年,他的父親去世,丁憂在籍。不久,他先后代理工部、兵部尚書。乾隆二十四年,梁詩正充任順天鄉(xiāng)試正考官。翰林院掌院學士。乾隆二十八年,為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太子太傅,一時朝廷巨篇,都出自他的手筆,他總裁《國史》、《文穎》、《續(xù)文獻通考》各館,相關文章體例大多由他確定。乾隆皇帝再一次在皇宮附近,賜他寓所。年底,梁詩正去世,年67歲。乾隆帝親諭皇子祭奠,并賞銀千兩。贈太保,入賢良祠。賜祭葬,謚號文莊。乾隆二十九年,梁詩正靈柩歸里。乾隆帝下諭旨,令沿途文武官弁在二十里內的親赴治奠,并派人護送,直到平安抵達江南,以此表示優(yōu)恤。乾隆三十二年,葬于浙江象山。
乾隆四十五年,梁詩正去世多年之后,皇帝還念念不忘梁詩正,御制詩懷舊時,將梁詩正作為五詞臣之首。后來,梁詩正的兒子梁敦書,官至兵部右侍郎。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