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藝壇奇聞] 安徽舒城數(shù)千人或為曹操后代

5 已有 5284 次閱讀   2012-01-14 13:51   標簽基因  現(xiàn)代  復旦大學  皇親國戚  科學研究 
國人常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當我們仰望星空追問自己從何而來時,往往此言不虛。連日來,舒城兩大“堂口”數(shù)千曹氏族人不經(jīng)意間成了“皇親國戚”,盡管這位老祖先兩千年前就已作古,但現(xiàn)代科學研究讓他們更加堅信自己是一代梟雄的后代。

  根據(jù)復旦大學對曹操家族基因的DNA定位,舒城族人中按比例選出70多位代表都與曹操有著同一個基因——O2-M268型,保存完好的家族族譜和科學研究都表明,他們是曹操后代的可能性超過92%。記者昨日找到受檢代表曹忠義和曹友平,在了解此次鑒定的前因后果的同時,也領略到曹氏獨特深厚的家族文化。

  [征曹操后人]“七步堂”主動應征抽檢

  源于河南安陽出土曹操墓真假之爭,復旦大學的生物學和歷史學專家聯(lián)手,希望通過現(xiàn)代DNA基因研究破解謎團。從2009年起,復旦大學在全國征集曹操后人。

  看到這條消息后,曹友平主動與復旦大學聯(lián)系,因為按家譜記載,他應該是曹操的第74代孫,為了查清家族歷史,他覺得這是他的義務。去年上半年復旦大學找到了他,他開著車連續(xù)跑了幾天,通知他們“七步堂”堂口所有族人,按家譜以小支系為單位,每個小支系的直系親屬5代人中抽一個男性代表,連曹友平在內(nèi)共70多人,按照復旦大學專家約定的時間,2011年5月1日集中到舒城城關一家賓館待檢。

  曹友平說,復旦大學現(xiàn)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輝教授帶隊,一天之內(nèi)將70多個代表的血液樣本全部采集完畢,次日帶回上海。很快他就接到復旦通知,所有代表的DNA遺傳基因和曹操家族基因全部吻合。舒城曹氏族人“七步堂”聚居在該縣張母橋長沖村、棠樹鄉(xiāng)及其周邊、柏林鄉(xiāng)秦家橋等地,共三四千人,從中均衡選出的代表檢驗均吻合,“這就意味著“七步堂”數(shù)千族人確系曹操后人。 ”曹友平說。

  [郡望在亳州] “儀壹堂”顛覆不實定論

  曹忠義等人代表舒城另一個曹氏大家族“儀壹堂”也參加了去年5月1日的DNA抽檢,結果也完全吻合。這一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外,因為“儀壹堂”族譜明確記載,該堂口的1000多人為“譙國郡”,即現(xiàn)在的安徽亳州,也就是說“儀壹堂”族人的源頭在亳州,這讓此前很多人認為亳州沒有曹操后人的說法不攻自破。

  讓人欣慰的是,“儀壹堂”族譜自始至終沒有遺失,2008年,族人還在原有資料的基礎上,續(xù)修了第五屆族譜,曹忠義今年60多歲,是這一屆族譜的領修人。

  說起曹操這個老祖先,曹忠義說,他自小就十分崇拜曹操,直到成人后參加工作幾十年,他還經(jīng)常以曹操的事跡教育后代,“文學作品中稱曹操是奸雄,我認為曹操是梟雄,因為曹操在謀略、文學、醫(yī)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愛憎分明公正廉明,為各民族的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

  [崇文重教化]遵祖訓族人多為教師

  上屆族譜續(xù)修80年后,2008年“儀壹堂”新修族譜完成,初稿殺青之際曹忠義自賦《滿江紅》感懷:“遵祖訓,繁枝葉。譜牒連血脈,萬載承接。 ”曹忠義說,雖然歷屆族譜內(nèi)容不同,但首頁“家訓”不變,族人遵照“隆學校、以端士習;黜異端、以正崇學”的祖訓,耕讀傳家,民風淳樸,目前在舒城曹氏“儀壹堂”后人中,從政者寥寥,但當教師的非常多。

  “七步堂”的曹友平說起家族歷史,也認為崇文重教是根本。他說,“七步堂”曹氏族人中,當教師的更多,“七步堂”是曹植的后代,因曹植七步詩而得名,知書明理的文化人向來都是族人尊重的典范。

  “七步堂”的曹氏宗祠位于舒城棠樹鄉(xiāng)棠樹村,曹友平說,以老祠堂為中心,五條山崗呈放射狀綿延,五條河流的水都流進祠堂門前的一口大塘內(nèi),上輩人說這是“五龍朝珠”的寶地,其實從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因為祠堂坐落在江淮分水嶺的丘崗地帶,水是農(nóng)耕時代的命脈,所以族人才聚居于流水豐沛的地方,這是古人原始生存智慧的結晶,祠堂里最顯眼的建筑還是藏書樓。

  [整體大遷移]避戰(zhàn)亂涉水來到舒城

  “七步堂”曹氏宗譜記載,明朝洪武年間,祖上由江西經(jīng)水路遷到舒城。曹友平說,根據(jù)族譜的描述,司馬氏篡位之后,將曹氏族人監(jiān)禁在鄴城并沒有殺戮,后來曹氏族人順應潮流,其家族勢力成為朝廷統(tǒng)治鄴城的倚重,因此子孫得以繁衍,“開枝散葉”后從河南分散到江西,明朝初年戰(zhàn)亂頻仍,祖上為避戰(zhàn)亂,一部分整體過江,涉巢湖,經(jīng)三河逆水而上到達舒城定居下來。曹忠義查閱族譜,“儀壹堂”原在亳州,后到江西,明朝初年遷到舒城。

  那么,這種遷移的可信度有多大?原六安市政協(xié)文史委主任、六安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史紅雨先生認為完全有可能。史紅雨說,六安因其山水相依的獨特地理位置成為南北文化的交融地,明朝初年的戰(zhàn)爭,使外姓整體遷移到舒城尋找新的生存空間是正常的。另外,作為民間檔案的族譜,只要一脈相傳保存完整,其可信度還是很高的,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印證了復旦大學的研究態(tài)度是科學的。史紅雨說:“把遺傳基因研究精確到家族,得益于中國社會穩(wěn)定的姓氏繼承傳統(tǒng),和包括家譜在內(nèi)的豐富人文資料。也有望讓我們對人類發(fā)展繁衍的歷史有一個認識上的新突破,這應該比找到誰是曹操后代意義更大。 ”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