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作賞析] 葉嘉瑩|“昨宵明月動鄉(xiāng)思”,我懷念我美麗的童年

3 已有 323 次閱讀   2021-07-11 08:46
葉嘉瑩|“昨宵明月動鄉(xiāng)思”,我懷念我美麗的童年 

明天,農(nóng)歷六月初一,是葉嘉瑩先生的生日。按照老風俗,應該過虛歲,即98歲生日。

【葉嘉瑩】希望為不懂詩的人開一扇窗

葉先生生在六月,六月又稱“荷月”,她的父母便給她取了一個小名“小荷子”。因為這個名字,她年少讀書的時候會對“荷”特別關心。1940年,時年15歲的她寫下《詠荷》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

葉先生后來回憶,那年戰(zhàn)亂頻仍、大地動蕩不安,她寫《詠荷》,是從小對于人生、對于苦難的覺悟。荷花從佛法上說,是一種救度的蓮舟,她在家里雖然沒接受過宗教信仰,但她想蓮花在佛教上是應該拯救世人的,所以她在那么小的時候便寫了“如來原是幻,何以渡蒼生”,開啟了她作為“士”的一生。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葉先生的自述《植本出蓬瀛》節(jié)選,老人現(xiàn)身說法,講述她是如何與浸淫一生的古詩詞結緣的。

植本出蓬瀛

葉嘉瑩 文

本文原刊于《掬水月在手:鏡中的葉嘉瑩》

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

葉嘉瑩,號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畢業(yè)于輔仁大學國文系。20世紀50年代起在臺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60年代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和密歇根州立大學任客座教授。1969年移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1年當選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1979年開始回國講學,先后在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數(shù)十所高校授課。1993年在南開大學創(chuàng)辦中國文學比較研究所(1999年更名為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1997年以其退休金及恩師顧隨名號設立“駝庵獎學金”。2008年榮獲首屆“”中華詩詞終身成就獎”;2012年獲聘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016年獲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身成就獎 。后在南開大學捐設“迦陵基金”,志在面向海內(nèi)外弘揚中華詩教。著有《杜甫秋興八首集說》、《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國詞學的現(xiàn)代觀》、《唐宋詞名家論稿》等數(shù)十部作品。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杜甫之所以成為杜甫,辛稼軒之所以成為辛稼軒,都自有一段因緣在。

我之所以終生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我之所以成為今日的我,自然也有一段因緣在。

我生于1924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將近一個世紀了;厥讖那埃芍^往事如煙,很多詳細的情況都已經(jīng)追憶不起來了。幸好我有作詩填詞的習慣,很多經(jīng)歷感悟都通過詩詞記錄了下來!兑捉(jīng)》說“修辭立其誠”,我所有的詩詞都是源于現(xiàn)實中真實的觸動,從小就是。

我出生的時候,我們家和伯父伯母一起,住在察院胡同廿三號的四合院里。這個四合院是我家的祖宅,在北京西城,是曾祖父購置的。我家祖上是旗人,蒙古旗人,本姓葉赫那拉,民國后就改姓葉。曾祖父在咸豐同治時期做到了佐領(二品武官),祖父是光緒二十年的進士,所以,大門上原來是有一塊黑底金字的橫匾,寫著“進士第”。門前兩邊各有一個不大的石頭獅子。從大門進去之后是一面磨磚的影壁墻,中間刻著“水心堂葉”四個字。這個堂號源于南宋學者葉適,水心是他的號。祖父和伯父與他一樣,都學過醫(yī)。從影壁墻左轉(zhuǎn)下三個臺階,是個長條形的外院。右手邊是內(nèi)院的院墻,中間有個垂花門。從垂花門進來,就是內(nèi)院了。

內(nèi)院有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我祖父本來有三個兒子,我三叔很年輕就去世了,只剩下伯父跟我父親。我祖父規(guī)定伯父和父親輪流住東西廂房,三年一輪換。我出生在東廂房,長大在西廂房。后來祖父去世了,伯父搬到以前祖父母住的北房,東廂房就成了伯父給人診脈的脈房。鄧云鄉(xiāng)先生年輕時常來請我伯父去給他母親看病,對我家的院子熟門熟路,但那時我們沒有見過面。數(shù)十年后,我們在一次聚會中遇到,說起話來,他才知道當年給他母親看病的葉大夫正是我伯父。后來,他寫過一篇文章,專門描述了我家的四合院。沒想到,相隔半個多世紀,鄧先生竟還會對我家寧靜的庭院和其中蘊含的一種中國詩詞的美好意境有如此深刻的記憶。我有時候在一些電視劇里看到父母子女之間大呼小叫的場面,會覺得難以接受。我小時候生長的環(huán)境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無論是我伯父、父親,還是伯母、母親,甚至于連用人之間,大家講話都是心平氣和的。家里永遠都很安靜,可以聽得到蟬鳴和蟋蟀叫,再有就是人的讀書聲了。就像鄧先生文中回憶的那樣,舊時家里古典詩詞的氛圍確實對我產(chǎn)生了極深的影響。我的知識生命和感情生命都是在這里孕育的,這大概是我為什么會終生熱愛詩詞,并一生從事古典詩詞研究和教學吧。

以前祖父在世的時候,我家的四合院里方磚墁地,祖父不許在院子里種任何植物。只能在荷花缸里養(yǎng)荷花,花盆里栽石榴、夾竹桃什么的。我寫過一首《詠蓮》。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

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

我生在六月初一,六月又稱“荷月”,父母便給我取了一個小名“小荷子”。因為這個名字,我讀書的時候會對“荷”特別關心。比如,《爾雅》里唯有“釋荷”寫得最為詳細,荷的每一部分,從花、葉、莖,再到果、根,都有特別的名稱,這是別的花所沒有的。

“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那時候我就想,這種花大概是從神仙世界里來的吧。成長于淤泥之中,卻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大概因為這個特質(zhì),蓮花也成為佛教的象征。雖然我們家不信教只信孔子,但我會因為蓮花而了解詩詞中佛教的典故。小時候讀到李商隱的《送臻師》(臻師是一個和尚的名字),其中有這樣兩句,“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佛經(jīng)里說,當佛為眾生說法時,每一個毛孔里面都會長出一朵蓮花,每一朵蓮花盛開后會出現(xiàn)一尊佛。李商隱寫這兩句的意思是,我們塵世的苦難這么深這么重,什么時候真的能夠看到數(shù)不盡的蓮花,數(shù)不盡的佛,來度脫大家出離塵世的苦難呢?

“如來原是幻,何以度蒼生”,我現(xiàn)在有時候想一想也覺得很奇怪,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兒,怎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呢?大概是從小就目睹了太多的痛苦和災難。我出生在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七七事變暴發(fā)的時候我上初中二年級。在北平,我常常看到從各地逃難來的百姓。冬天去上學,在巷口拐彎的地方就能見到凍死餓死的人。如果蓮花真能拯救世人,我愿天下開滿普度世人的蓮花。

剛開始學著作詩的時候,我寫的都是院子里看到的景物,看見花說花,看見草說草,所感嘆的是花草昆蟲的生存與死亡。直到十七歲那年,我的母親突然去世了。詩是從心里跑出來的,那樣沉重的悲痛讓我一連寫了八首《哭母詩》,這是其中的兩首:

噩耗傳來心乍驚,淚枯無語暗吞聲。

早知一別成千古,悔不當初伴母行。

瞻依猶是舊容顏,喚母千回總不還。

凄絕臨棺無一語,漫將修短破天慳。

當初我母親不讓我陪她去天津做手術,說我剛考上大學,還不懂什么事,弟弟也還小?晌乙缰滥且粍e就是生死相隔,我怎么會不陪她去呢?母親開刀后發(fā)生了感染,病更重了,可她又因為掛念家里的幾個孩子堅持要回北平。舅父就陪她上了火車,等回到北平,母親已經(jīng)在火車上去世了。

葉嘉瑩母親去世戴孝照

我母親就這樣走了,對我們這些兒女,沒有留下一句囑托的話。那時候死者是不可以進家門的,因為我是最大的孩子,所以是我在家中找了母親的衣服,拿去親手給母親換上。后來,母親停棺在嘉興寺。我覺得人生中最悲楚的事情,就是當棺蓋蓋上,釘子釘下去的時候,從此就與棺內(nèi)的親人天人永隔了。修短是命,我母親去世的時候,只有四十四歲。這是我第一次經(jīng)歷死生的打擊。后來,我又寫了一首《詠懷》,中間有這樣幾句:

自母棄養(yǎng)去,忽忽春秋易。

出戶如有遺,入戶如有覓。

斜月照西窗,景物非疇昔......

母親離開了我們,我們再也得不到她的照顧了。以前我每天上學離開家的時候習慣說:“媽,我走了!”回來還沒有進到房門,就說:“媽,我回來了!”可現(xiàn)在,沒有人可以呼喚,進出家門總覺得遺落了什么。

那時正是抗戰(zhàn)最艱苦的階段,我父親一直隨著國民政府步步撤退。長沙大火的時候父親在長沙,武漢陷落的時候父親在武漢。七七事變以后,學校開學。日本人剛成立的偽政府,還來不及印新的書,就讓我們把舊課本中記載著日本侵略的部分撕掉或者涂掉。日本人叫學生上街去慶祝,慶祝長沙陷落、慶祝武昌陷落。我經(jīng)歷過這樣的亡國的痛苦。

母親去世的第二年,我父親來信了。我父親當時在航空公司,看到有美軍飛到后方援助當時的國民政府,他看到了勝利的希望,所以輾轉(zhuǎn)托人寄來一封信。這就是我寫《母亡后接父書》的背景。

昨夜接父書,開緘長跪讀。

上仍書母名,康樂遙相祝。

惟言近日里,魂夢歸家促。

入門見妻子,歡言樂不足。

期之數(shù)年后,共享團圓福。

何知夢未冷,入朽桐棺木。

母今長已矣,父又隔巴蜀。

對書長嘆息,淚隕珠千斛。

父親的信是寫給母親的,開頭寫的是我母親的名字,他還不知道母親早已不在了。我們在淪陷區(qū)的人不知道抗戰(zhàn)什么時候才能勝利,而且就算到勝利的那一天父親終于回來,他也再不能看見母親了。他獨自一人離家在外多年,此時已經(jīng)是將近五十歲的人了。

《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

葉嘉瑩 編著

給孩子系列

中信出版社

2016-9

古典詩詞大家、九十三歲的葉嘉瑩先生,為了讓更多的讀者能領會到古詩詞中所蘊含的感動和召喚,花費近一年時間,親自為孩子選編、講解、吟誦218首經(jīng)典古詩詞,推出《給孩子的古詩詞·講誦版》。吟誦聲里尋古意,講解句中得新知。掃描書中所附二維碼,聆聽葉嘉瑩先生的吟誦以及逐首講解全書詩詞。

END

活字文化

成就有生命力的思想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