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人軼事] 原創(chuàng) 唐朝的房價貴在哪?讓一個“部級”干部,奮斗30年喜圓房夢

1 已有 96 次閱讀   2025-04-23 09:56
原創(chuàng) 唐朝的房價貴在哪?讓一個“部級”干部,奮斗30年喜圓房夢
三目史官 2025-04-22 10:00
一、
公元770年,杜甫死在湘江的一條小船上。
這位大詩人曾經(jīng)放出豪言:“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結(jié)果死的時候,半寸土地都沒占到,說起來實在叫人心酸。
除了詩壇的成就,杜甫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死是中國文人史上的大事件。
假如文人是世俗人眼中的“窮酸”,那么杜甫在“窮酸”中位列第一。
同時代的文人大多過得很清苦,沒錢沒房沒車,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但杜甫過得更苦,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沒有保障。
別人沒錢買房子可以租房子住,杜甫只能四處“漂著”,依靠朋友接濟勉強過日子。最困難的時候,一年搬了四次家。對此,他也自艾自憐、賦詩感慨說“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
杜甫是一個好人。除了歌以明志,表達自己的政治抱負以外,他最大的心愿是擁有一個安定的生活。
但是上天總喜歡跟他開玩笑,杜甫唯一擁有的一套房子,是朋友嚴武在成都的郊區(qū)給他蓋的茅草屋。
在這里,杜甫迎來人生的片刻安寧。思考天下大事累了的時候,與山村的熊娃娃玩游戲。
期間,在一個狂風大作的八月夜晚,杜甫寫就著名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希望老天爺賞賜他一座大房子,來庇護天下落魄的文化人。
這首詩的整體理念是一個胸襟遠大的格局。實際上,它也表達了杜甫內(nèi)心對“房子”的需求。
詩圣也是人,沒有必要把詩圣想象成“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一個人窮到?jīng)]有房子住,兒子跟著自己四處漂泊最后餓死。在這樣的處境里,要是內(nèi)心依然波瀾不驚,除非他是神仙。
后來,朋友嚴武死了。杜甫人生唯一的“茅草屋”也沒了,最后死在湘江的游船上。
在買房的問題上,杜甫是古代文人中最不幸的一位。別人買房錢不夠的話,或是借錢,或是貸款,半生落為“房奴”,但是杜甫連做“房奴”的機會都沒有。
二、
很多現(xiàn)代人抱怨房價高,時常發(fā)牢騷要穿越回到古代買房。殊不知,從古到今“住房貴”的問題一直存在,杜甫那樣的大文豪尚且如此,普通人回到古代更買不起房。
杜甫買不起房子,跟他的所處的中唐晚期有一定關(guān)系,那時的唐朝已經(jīng)不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李唐,但整體影響不大。
作為“唐宋八大家”的韓愈,一生混跡官場且都是要職,依然為了買房犯愁。
韓愈輾轉(zhuǎn)做過監(jiān)察御史、中書舍人、吏部侍郎,相當于現(xiàn)在“部”級部門的人員。
即便如此,韓愈還是奮斗30年,才實現(xiàn)在帝都長安買房的人生理想。買了房的韓愈,內(nèi)心激動無比,為此專門賦詩說: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韓愈生于公元768年,這首《示兒》寫于公元815年,直到虛齡48歲才在長安扎根落腳。
白居易在28歲進士及第,31歲走向工作崗位。試用期滿后,32歲的白居易擔任秘書省校書郎,大致是今天的國家圖書館管理員。
如果說韓愈是公務(wù)員,那么詩魔白居易則是事業(yè)人員。身為“事業(yè)編”的白居易同樣因房而苦惱。
擔任秘書省校書郎時,白居易的工資為月俸祿一萬六千錢,要比。你很難想象,一個吃公家飯的人居然住在長安城東部郊區(qū)的四間茅租房里。
因為上班的路途比較遠,早晨六點打卡的話,四點鐘就得起床。為了白居易專門養(yǎng)了一匹馬,另外花錢雇了兩個保姆,每月要給他們開7500錢的工錢。
刨去所有開支,多少生點積蓄。即便是能存錢的白居易,依然不能短期實現(xiàn)買房的理想。
數(shù)年過去,白居易升任京兆戶曹參軍時,京兆是雍州,戶曹參軍是專管戶口、農(nóng)桑、祭祀的唐代官職,類似現(xiàn)在的民政部門。
此時,白居易的俸祿已經(jīng)達到四萬到五萬錢,但依然過著“月光族”的生活,他在詩里寫到“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
白居易在長安城斷斷續(xù)續(xù)居住了二十多年,到死也沒有置辦上房產(chǎn),“北漂”二十年,全靠租房過活。
他曾在《卜居》中自嘲說:
“游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白居易買不起房子,有他自己的原因。文人品性風流,花錢不在乎。為了追求高質(zhì)量的生活,買丫鬟、納小妾、辦酒宴、逛青樓。
三、
唐朝以前,中國人基本沒有“房價”的概念。
尤其是漢朝以前,《后漢書·百官志》記載,漢朝最低一級的官員叫“佐史”,一年的俸祿是96斛米,相當于9600錢。
不亂揮霍的話,差不多兩三年能在城市買一套小平房的房子。
“炒房”最早興起于唐玄宗時期。史書記載,朝廷曾經(jīng)拍賣過一處房產(chǎn)。規(guī)模為房屋39間,占地2.9畝的四合院,最終價格為138貫(13.8萬錢)。
此時,一銅錢的購買力抵現(xiàn)在3塊錢,相當于45萬元。唐玄宗時期,首都長安占地3畝的四合院只要不到45萬的價格。
《新唐書·食貨志》記載,
玄宗二十四年,令百官防閤、庶仆俸食雜用以月給之,總稱月俸。一品錢三萬一千,二品錢二萬四千,……七品錢四千一百,八品錢二千四百七十五,九品錢千九百一十七。
祿米則歲再給之:一品七百斛,從一品六百斛,二品五百斛,從二品四百六十斛,……至從七品七十斛,八品六十七斛,自此五斛為率,至從九品五十二斛。
拿最低級的九品芝麻官來說,年俸祿為1917*12=23004錢,米為52斛。
一套占地三畝的四合院售價為13.8萬錢,相當于九品官6年的俸祿。
照這么說,唐朝的房價太便宜了,杜甫不至于住在朋友捐贈的茅草屋,韓愈不至于奮斗30年,白居易也不至于畢生買不起房。
實際上,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四、
唐朝是封建社會蓬勃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封建社會秩序逐漸完善的歷史階段。
朝廷為了穩(wěn)定社會秩序,推出一系列“限購令”!短屏洹肥沁@樣規(guī)定的:
良口三人以下給一畝,三口加一畝;賤口五人給一畝,五口加一畝。
意思是說,在唐朝買房子,不單單是錢的事,要看身份和戶口。
所以,不要被唐太宗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給懵了。既然唐朝是封建社會,它必然不會有真正的人人平等。
在唐朝,社會上分為貴、良、賤三種類型。
貴人,是唐王朝的貴族官僚;
良人,是沒有貴族的身份高貴,但他們有房、有地、有家產(chǎn)、有人身自由,也可以理解為豪紳地主階級。
賤民就慘了。沒有任何社會地位,有的是因為犯罪被沒收為奴,有的是給官府大戶充當雜役的樂工、木工等手藝人。
哪怕你再有錢,你的祖上是什么身份,決定著你擁有的房子面積。
三口之家的良人,可以住一畝大的房子,而賤口只能五人住一畝。超過了就是違反唐朝的典令,要受到懲罰。
對于官吏,同樣有著嚴格的規(guī)矩。比如,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過五間九架,廳廈兩頭門屋,不得過五間五架。五品以上堂舍,不得過五間七架,廳廈兩頭門屋,不得過三間兩架,仍通作鳥頭大門。
一旦超越朝廷的規(guī)制,那將是僭越的危險行為,極有可能腦袋搬家。
唐朝對房產(chǎn)的控制,真可謂煞費苦心。在置辦房產(chǎn)時,各種條款限制,在賣房產(chǎn)時,更是一波三折。
唐朝不但有“限購令”,還有“限賣令”,房屋買賣要遵守“先問親鄰”的前提。
《唐會要》記載:“天下諸郡,有田宅產(chǎn)業(yè),先己親鄰買賣”。
當然,李唐朝廷頒布這樣的典令,出發(fā)點不是民生。而是維系社會的宗族秩序,防止大唐的臣民隨意遷徙,如此便于朝廷管理人口。
但它無意中降低了唐朝社會的房價,增加了房地產(chǎn)交易的難度。買賣頻率降下來了,賣買的價格自然漲不上去。
這也是為什么開元盛世、安史之亂過后,唐朝的房價開始飛漲的原因,因為朝廷對地方的控制力下降,人口流動比較大,房產(chǎn)交易變得自由,房價也就上去了。
五、
除了限購、限賣以外,唐朝對房產(chǎn)征稅更是“毫不手軟”,只不過此時的“房產(chǎn)稅”叫“間架稅”。
所謂“間架”是“每屋兩架為間”。有過農(nóng)村生活經(jīng)歷的朋友會有印象,屋地上的房梁,有幾處空間,說明房屋為幾間房。
征收“間架稅”要分豪宅、普通房!吧衔荨保ê勒┟磕昝块g收2000錢,“中屋”每年每間收1000錢,“下屋”每年每間收500錢。
怪不得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普通城市都是如此,何況天子腳下的長安。
六、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唐朝對房產(chǎn)的限制是對唐朝老百姓的一種保護。
人性對聲色犬馬的追求,無外乎“票子、房子、車子、妻子”。人一旦有錢了,想一如既往地節(jié)儉是很難的,總是會變著法的“胡作”。
在唐朝,即使你有錢,你也買不到奢侈的豪宅,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富人的窮奢極欲,也防止了富人哄抬物價,對窮人造成的盤剝。
窮人窮得飯都吃不上,富人的馬因為吃得太撐了,還要雇人上街遛馬;窮人無立錐之地,富人再遍地蓋房子置辦地產(chǎn)。
長此以往,必然會加劇貧富差距,引起社會的“仇富情緒”,進而制造出不必要的社會矛盾。
如此來看,有時候,古人的智慧還是很有遠見的。
分享 舉報

剛表態(tài)過的朋友 (1 人) 匿名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