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對于命運看得更加通透,并且考慮問題更加全面。
可悲的是,有的人卻真糊涂,五十歲之后,還做一些違背規(guī)律的事,導致晚景凄涼。
古人云:“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命運好壞,終究是自己的言行舉止決定的,對于事情的判斷,主觀意識占了主要部分。
因而,當我們祝!按蠹罄钡臅r候,更要避開一些不吉利的事情,去偽存真。
那些晚年不幸的人,多半做了以下幾件不吉利的事,需要盡早改正。
01
不聽忠告,認為難聽的話都“不吉利”。
與人聊天的時候,一旦聽到別人的好話,順耳的話,馬上就會接洽:“我啊,借你吉言!
一旦有人批評你,誹謗你,嘲諷你,馬上就黑著臉,甚至找人動手了。
就是很誠懇的指教,也可能被當成“不吉利”的話,被否定了。
《漢書》中有一個故事。
一位主人請客人吃飯,客人看到煙囪旁邊,就有柴火,馬上提醒:“這是禍患啊!
主人聽了,不僅不理睬,還很不高興。
果不其然,過了幾天,主人家就起火了。到了這一步,主人還認為,大概是客人“烏鴉嘴”,導致自家有火災。
直到左鄰右?guī)兔缁,然后說明客人的道理,主人才悔悟。
類似的情況,還有“扁鵲見蔡桓公”,扁鵲作為醫(yī)生,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灶,可是好說歹說,都不被采納。
蔡桓公病逝,扁鵲害怕被追捕,逃走了。
什么話是吉利的?什么話是不吉利的?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千萬不要搞反了,把那些虛與委蛇的話當成良言,把真誠警醒你的話,當成耳邊風。
多少上了年紀的人,被不良商家請去聽講座,然后被騙,就是因為聽了人家的“虛偽話”。反而把子女的話,當成了惡言。
人過了五十歲,要學會聽真話,扎心的,往往是最有用的,給自己幫助的。
02
倚老賣老,消耗了自己積累的“德行”。
有的人,上半生確實做得不錯,對社會也有一定的貢獻,但是老了,卻居功自傲,仍舊活得不幸。
這就是,沒有領悟到善始善終的道理。
一個老人,一開口就說:“當年,我是謀局長,帶著大家如何奮斗,要不是我啊,哪有你們的幸福生活......”很明顯這是被人討嫌的。
俗話說:“長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灘上!
聰明的人,一方面“好漢不提當年勇”,一方面“老驥伏櫪,鍥而不舍”。
看春秋時期的齊桓公,他上半生叱咤風云,是中原的霸主。幫助燕國攻打戎人,遏制楚國北上擴展,尊重東周的王室。
但是他到老年的時候,就開始昏庸,相信豎刁等一些奸臣。
齊桓公走不動的時候,被奸臣困內宮,餓死。死后一百多天,都不能落葬,幾個兒子只顧爭奪王位,剿滅奸臣。
在社會上,老人橫行霸道,就更可悲了。比方說,霸占公交車的位置;在公園里爬樹,采花;去鄉(xiāng)下破壞人家的菜地。
回到家中,老人倚老賣老的行為,就更加可悲了。
把兒女的事情都管一管,動不動就說:“我把你們養(yǎng)大了,就應該聽我的。”
對于兒女的婚姻,指手畫腳,還說:“怕什么,我 家有的是錢,不怕找不到對象。”
《易經(jīng)》中說:“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
穩(wěn)定的社會大局,和諧的家庭,就是吉利的地方。若是老人破壞了,那就是養(yǎng)老的環(huán)境被破壞,生活在任何地方,都不會幸福。
03
過分自信,晚年還在持續(xù)折騰“財富”。
北宋時,年輕的蘇軾,想要一展宏圖,但是他卻因為烏臺詩案被貶。
他貶到黃州,寫了《赤壁賦》:“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人的收獲是有定數(shù)的,不要一直折騰下去。
就是五十歲之后,有大器晚成的心,也不要隨意折騰。畢竟,我們還要看,有沒有大器晚成的命。
和我同住一個小區(qū)的張大爺,六十歲的時候,拿出積蓄,開一家工藝品店鋪。
張大爺曾經(jīng)是一位老師,對做生意是一竅不通,只是愛好工藝品而已。
店鋪開了,但是收入很少,并且他喜歡的東西,不合時宜。從而,老伴責怪,自己傷心,子女受氣。好端端的養(yǎng)老生活,就迷茫了。
在古代,人老了,有一種做法叫“乞骸骨”。
就是說,大臣請求皇帝,把自己的老骨頭還給自己,從此不問世事,不求官位,不求功名。
“四肢百骸”這個詞語,還告訴我們,愛惜身體,就是最大的善良,不要去作惡了。
人到晚年,身體健康,知足常樂,就在最大的財富,退休金不多,但是心滿意足,就行了。
04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若是已經(jīng)做了不吉利的事情,如何止損、改過呢?
某個夏天,弟子冒酷熱播種,心情很壞;風吹走草種,弟子氣得跺腳;鳥也搶著吃草種,弟子咬牙驅趕。
師傅說:“隨時、隨性、隨緣!
一陣雨過后,草種發(fā)芽,弟子開心不已。
師傅卻平淡地說:“隨喜!
我們經(jīng)常說:“吉人自有天相!這不就是“隨”的智慧嗎?根據(jù)時間和萬物的變化,去調整心態(tài)和行為,也主動去分享萬物帶來的快樂。
五十歲后,把握現(xiàn)有的一切,和命運握手言和,保持積極樂觀,堅持積德積福,晚年就會欣欣向榮。
具體來說,我們要做到,不折騰錢財,放手子女,掩藏過去的功勞,謙卑做人,努力學習,助人為樂。
生而為人,陽光每一天,吉祥一天又一天。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