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廳一角
封面新聞記者 徐語楊
歐洲藝術在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大放異彩,畢加索、雷諾阿、馬蒂斯……如雷貫耳的名字被寫進藝術史。當這些名字來到成都,他們卻試圖讓你“合上”藝術史的書籍,在氛圍感拉滿的美術館里,來一次浪漫的“邂逅”。
8月8日下午,成都市美術館醞釀已久的大展“遠方的邂逅——意大利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在美術館A開幕。本次展覽首次將意大利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藏引入中國,匯集了7國51位藝術大師的66件藝術珍品,在成都世運會期間為觀眾帶來一場縱跨百年的世界級藝術盛宴。
國內(nèi)首次重磅亮相
“邂逅”歐洲藝術史
本次展覽為都靈現(xiàn)當代美術館館藏在我國的首次展覽,精選該館66件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中葉藝術大師的真跡精品。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視覺盛宴,更生動勾勒出意大利本土百年藝術的發(fā)展軌跡。畢加索立體主義作品《有甜瓜的靜物》,雷諾阿為愛子所作的《兒子皮埃爾的肖像》,馬蒂斯大道至簡的《戴手鏈的女子》,以及莫奈描繪海岸光影的版畫《巖石海岸》……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齊聚一堂,幾乎構(gòu)成一部立體的歐洲藝術史。
與之并置的,是莫蘭迪、基里科、海耶茲、巴拉等意大利大師的佳作,還有意大利本土畫派——里瓦拉畫派和馬基亞伊奧利畫派,這些本土流派的作品鮮明地呈現(xiàn)了意大利藝術家們?nèi)绾蚊翡J捕捉,并呼應時代的藝術浪潮與社會劇變,也為中國觀眾填補了意大利藝術史的空白。
有趣的是,展覽從標題“邂逅”開始,就有意試圖消解嚴肅的藝術史氛圍,轉(zhuǎn)而以更松弛的浪漫化偶遇,拉近藝術與觀眾的距離。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孫曉偉在詮釋標題“邂逅”時提到:“讓藝術史往后退一點點,讓情感往前走一點點!边@正是對本次展陳核心主題的解答。策展團隊認為,對藝術史的權(quán)威解讀反而會削弱觀眾和藝術的關系。因此在展廳中,觀眾能參與到大量帶有互動性、沉浸式五感體驗的裝置和氛圍中。
“我們希望觀眾走進展廳不再是帶著膜拜的心態(tài)來重讀藝術史,而是帶著一種松弛的心態(tài),去‘邂逅’每一位藝術家!辈哒谷苏f道。
展廳中的人群
8大敘事單元調(diào)動情感
手眼耳鼻五感沉浸互動
本次展覽跳出傳統(tǒng)藝術史線性敘事的桎梏,以人類共通的八種情感——愛、童真、光影、片刻、感官、哀愁、神圣、故土為八大展覽單元,串聯(lián)起背后蘊藏豐富情感的畫作:如海耶茲《卡羅莉娜·祖奇》中對愛人深情凝望,法托里《紅臉頰》定格下純稚的童年側(cè)影,朱塞佩·里奇《音樂課》上稍縱即逝的彈奏瞬間,巴拉《虹彩徑向交融》中變幻躍動的光影,費利切·卡索拉蒂《山上的女孩》描繪的少女心事……
《卡羅莉娜·祖奇的肖像》 弗朗西斯科·海耶茲 約1825年
讓許多觀眾流連忘返的是本次展覽中極有氛圍感的互動方式。策展人介紹道,在嗅覺上,每個單元都有不同調(diào)香師調(diào)制的氛圍香氛,牽引觀眾步入畫中的年代和語境;聽覺上,邀請獨立音樂人為部分作品創(chuàng)作原創(chuàng)音樂,靜待觀眾觸發(fā)。例如在作品《音樂課》的畫作前,觀眾只要站在特定的觀賞位置等待3秒,音樂就會響起,讓人仿佛化為朱塞佩畫面中的一員;在觸覺上,策展團隊放置了許多可供觸摸的畫作同款模型,或是有助于理解畫面的時代材料。例如在一副描繪歐洲貴族女性的圖像旁,就放置有可觸摸的貴族服飾材料。
《紅臉頰》喬瓦尼·法托里 約1880年
不僅如此,每個單元板塊的導語皆由契合的詩歌或文學段落引入:在圣?颂K佩里的《小王子》中進入“愛”的單元,在博爾赫斯“我是自己漫漫人生的每一個片刻”中步入展陳的“片刻”……墻上的二維碼藏著彩蛋,光影變幻間感受史詩級的浪漫。
在展覽的最后,一系列互動問答吸引觀眾拿起卡片和筆,留下他們的“答案”,再將卡片放置在置物架上供其他觀眾任意閱讀,再次完成與每一個陌生人的浪漫“邂逅”。
展廳結(jié)尾處的互動架
今年是中意建交55周年,作為成都市美術館“世界經(jīng)典藝術”序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在成都舉辦世運會之際,“遠方的邂逅”讓全國人民甚至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看到西方大師真跡,更通過創(chuàng)新的敘事方式和沉浸式體驗設計,讓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觀眾都能找到與大師對話的入口,參與一場平等、開放、有溫度的藝術之旅。
本次展覽展期至11月16日。
(部分圖據(jù)成都市美術館)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