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物件,大凡有些價值或特色的,都有自己的名號,以顯其與眾不同。有的是出于主人的喜愛,特意給它取一個昵稱,譬如寵物,那名字簡直就跟戶口本上的成員差不多。可不像大白菜,裝一火車也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菜。基于如此考慮,端詳著自己心愛的徐公硯,便萌生了為它取一個好名字的念頭。
當(dāng)代人給新生寶寶取名常常有兩個辦法:一是光顧取名行,花銀子買名;二是翻閱字典自選好字。然而,給硯臺取名這兩招都不靈。我的辦法是電腦加人腦,資料加推敲。首先在網(wǎng)絡(luò)搜索引擎上敲下了五個字:硯臺的別稱。結(jié)果讓我喜出望外,一個個奇妙鮮亮的字眼跳入了眼簾,初步中意者有五個,個個有來頭。
一曰萬石君。宋朝蘇軾曾作《萬石君羅文傳》,以其優(yōu)美的文筆,給產(chǎn)于婺源龍尾山的“羅文硯”(歙硯的一個品種)寫了一篇傳記,說“羅文,歙人也,其上世常隱羅文山”,“羅文助成文治,厥功茂焉,封萬石君”。萬石君從此成了硯臺之名。
二曰即墨侯。唐朝文嵩以硯擬人,作《即墨侯石虛中傳》,稱硯臺姓石,名虛中,字居默,封“即墨侯”。后來,人們便稱硯為即墨侯。宋朝王邁的詩句最為著名:“多謝吾家即墨侯,朝濡暮染富春秋”。
三曰陶泓。唐朝韓愈作《毛穎傳》,稱硯為陶泓。是指一種瓷陶硯。
四曰石友。古人常把書齋和客座中的珍品以友看待,硯被稱為石友。宋朝王炎曾寫下詩句“剡溪來楮生,歙穴會石友”。其中,楮生指的是紙,石友說的便是硯。
五曰硯田。就是讀書人以文墨為生計,故將硯比作田地。對此,還是蘇軾的詩句最著名:“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硯田之名便流傳至今。
除上所述,列入考慮范圍的還有:墨海、硯山、硯池、潤色先生、巖屋上人、鐵面尚書、靜真先生等等。區(qū)區(qū)一方硯,竟有這許多稱謂和這樣豐富的故事,可以想見,中國文化是何等博大精深!
然而,這么多好名稱,我究竟選哪一個呢?比對再三,還是采取了“門當(dāng)戶對”原則:既然我的硯是徐公硯,那么就應(yīng)該公卿對王侯。∮谑,我選定了硯名------即墨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