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5日,國家文物局發(fā)布《國家文物局關于頒布1911年后已故書畫等8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的通知》 ,2001年、2013年頒布的作品限制出境的鑒定標準作廢,重新定義作品限制出境名家,「藝周刊」聯(lián)合藝周刊美術館逐一推介,以饗讀者——
他是作品一律不準出境者,是開宗立派的20世紀山水畫壇一代宗師,積極從事傳統(tǒng)中國畫的變革,主張"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他是古典山水向現(xiàn)代山水過渡這一歷史階段的大師,他將西畫技法融入傳統(tǒng)筆墨造型,把西畫明暗處理方法引入中國畫中。
他就是中國山水畫大師李可染——
李可染 楊柳青青牧春牛
李可染是近代最具影響力的畫家之一,其主張“可貴者膽,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使古老的山水畫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強調作山水畫要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即從單純到豐富,再由豐富歸之于單純。
李可染 牛圖
1944年,李可染在重慶舉行了個展,這次展覽對于李可染具有標志性意義。老舍給予熱評,幾乎給了他定性的評價:“論畫人物,可染兄的作品恐怕要算國內最偉大的一位了”,他不僅對李可染的用線、落墨的主賓控制進行了評述,更強調出“中國畫中人物的臉永遠是死的,像一塊有眉有眼的木板。可染兄卻聰明地把西洋漫畫中的人物表情法搬運到中國畫里來,于是他的人物就會活了”。
李可染 春雨江南
抗戰(zhàn)勝利后,可染先生到北京師從齊白石,隨侍齊師十年,他并沒有直接學習齊白石的畫,而是學到了齊白石繪畫、書法最關鍵的一個字——“慢”。
李可染 巖泉積翠
對于李可染拜師白門,著名畫家黃永玉曾如是評:“他明顯地欣賞可染的畫。齊九十,可染才四十剛出頭。李向齊產生后來拜師的動機,是對齊藝術的景仰,并且發(fā)現(xiàn)這位大師的農民氣質與自己某些地方極相似,已經不是什么常人亦步亦趨的學習,更無所謂“哺乳”式的傳授。一種榮譽的門下;一種藝術法門的精神依歸。”
李可染 放牛圖
50年代,為改革中國畫,可染先 生多次外出寫生,在潛心鉆研、努力探索新的山水畫語言的同時,他開始拋棄了早年那些率意奔放的行草書,更多地以楷書題畫,他的繪畫和書法用筆都慢下來了。
李可染 井岡山圖
沈鵬先認為,書法既是李可染的余事,也是他的全部藝術活動的重要部分。說余事,因為書法只占用他從事繪畫以外的較少時間,并且與繪畫的數(shù)量比較占據(jù)次位。但是,從書畫理法相同的意義來說,從筆法與結構的最抽象的原則來說,書法就不僅不是余事,而是可染藝術十分重要的基礎工程了。
李可染 園林清暑圖
吳作人在《李可染中國畫展》的序言中說:“藝術天地至廣,而于山水匠心獨運。峰巒隱顯,云煙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嵐影樹光,以墨勝彩,創(chuàng)境界以推陳!
李可染 萬山紅遍
創(chuàng)作于1964年的《萬山紅遍》是成就李可染在中國近現(xiàn)代畫壇地位的里程碑式作品。該畫題材取毛澤東“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詩意而成。1962至1964年之間,李可染偶得半斤故宮內府朱砂,大膽嘗試用朱砂寫積墨山水,創(chuàng)作了“萬山紅遍”題材。七件《萬山紅遍》中,尺幅最大的三幅,一幅現(xiàn)藏于北京畫院;一幅應榮寶齋之邀,為建國十五周年大慶所作,現(xiàn)藏于榮寶齋;第三幅就是這幅,堪稱李可染積墨山水藝術創(chuàng)作的巔峰。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順,江蘇徐州人,中國近代杰出的畫家、詩人,畫家齊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習畫,深受潘天壽、林風眠影響,并師從齊白石、黃賓虹學畫,曾在多所藝術院校任教。擅山水、重寫生。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43歲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49歲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shù)萬里旅行寫生。72歲任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晚年用筆趨于老辣。擅長畫山水、人物,尤其擅長畫牛。
代表畫作有《漓江勝景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代表畫集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返。
李可染 牧牛
李可染 暮謬圖
李可染 杏花春雨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