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在线观看a级片,亚洲人成网站色www,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网站

登錄站點

用戶名

密碼

[名作賞析] 中國書畫藝術之鄉(xiāng)——蕭縣

5 已有 8055 次閱讀   2012-04-21 18:14   標簽藝術  中國  蕭縣 
 蕭縣古為蕭國。春秋時附庸于宋,秦置蕭縣,屬泗水郡,后改泗水郡為沛郡。北宋天寶七年(556)改為承高,隋開皇三年(583)改為龍城、臨沛,大業(yè)初復為蕭縣。唐、宋、元、明、均屬徐州,清屬江蘇省徐州府。辛亥革命后仍屬江蘇省。1955年由江蘇省劃歸安徽省。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著名的“書畫藝術之鄉(xiāng)”“葡萄之鄉(xiāng)”“中國防腐蝕業(yè)第一縣”。蕭縣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處于淮海經濟區(qū)腹地,總面積1885平方公里,人口近140萬;縣城,東有龍河,西有岱河,蜿蜒南羨;左有龍山,右有虎山,背靠鳳山,三山拱衛(wèi),氣勢雄壯。前人寄寓祥瑞,因山水之勢,將縣城取名為龍城。
    蕭縣古為“文獻之邦”,文物頗盛,代不乏人,素有重教慕學之風。春秋三賢(閔子騫、顓孫子張、顏子柳),皆孔門高足;東漢朱浮,經文緯武,才華出眾;清末民初劉云昭(漢川)乃民國革命之先驅;徐樹錚、李明揚均為民國著名儒將;孫叔平為建國后一代哲人;劉開渠、朱德群、王肇民、王子云 、蕭龍士皆為當今藝苑名流。
    蕭縣,“地形爭南北諸朝,風氣兼東西兩楚”。境內沃野平疇,農林咸宜,名勝眾多,諸如皇藏峪、圣泉寺、天門寺、桃花洞、霧豬泉等……

   蕭縣人民群眾,能書善畫蔚成風氣,淵源甚遠。據史料記載,可追溯于南北朝時代。
   南朝宋武帝劉裕,字德興,號寄奴,蕭縣綏輿人。他先為東晉王朝大將軍,南征北討,屢立戰(zhàn)功;公元420年,他廢掉晉恭帝取而代之,建立宋朝,史稱劉宋。
   他是在馬上得天下的。面南稱帝后,接受前代的教訓,比較注意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因而緩和了階級矛盾,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在其執(zhí)政的三十多年里,國內出現(xiàn)了少有的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的局面。這樣,就為一些統(tǒng)治者和文人提供了從事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環(huán)境。另一方面,這些人在獲得政治地位和物質享受之余,需要排遣時日,娛樂心情,裝點宮室,也就誘發(fā)了他們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特別是書畫創(chuàng)作的興趣。
   劉裕,雖然天資聰穎,可是經年戎馬生涯,使他無暇潛心攻讀,乃至名聲顯赫,仍是只能粗通文字,對于書畫藝術更屬門外漢。但是,他在即位后,察納雅言,從善如流,接受了僚屬諫勸,深感自己的不足,認識到武功僅可稱雄一時,而文采卻可光耀百代,因而篤志研習書法。他特別喜愛寫大字,每張紙僅可容六、七字。年深日久,勤練不輟,藝業(yè)銳進,作書雄健遒麗,氣勢軒昂,竟摘當時書壇的桂冠。
   其三子文帝劉義隆,自幼受其熏陶,酷愛書法,善于隸書、行草,師承“二王”(羲之、獻之)。然其所書,間架結構,氣勢韻味,不讓“二王”,寸人稱其書藝成就和高超造詣為“若大鵬之擊空,九天之鶴唳”。
   其孫明帝劉或,字休景,雄才大略,詞采燁燁,善于行書,汪洋恣肆,氣魄恢宏。他既能上溯師承先賢,博采眾家之長,又不拘泥于已有藩籬,獨創(chuàng)自家風格,惜乎未能貫徹始終,以致成就受到限制。
   “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矣”。由于宋武帝劉裕如此愛好書法,且卓有成就,影響所及,一班文臣武將,縉紳賢達,直至故土的墨客士子,也都競相效尤,極一時之盛。
   “書畫同源”。劉宋之時,除了書法藝術繁榮昌盛之外,繪畫藝術也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當時,這一地區(qū)土生土長的著名畫家有戴逵、戴勃、戴頤等人。他們一反晉代士大夫那種生活放蕩,漠視現(xiàn)實,脫離群眾,自鳴清高的風習,力主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肅認真,反映現(xiàn)實。
   其時,有諺語曰:“宋繪聞天下”。這是對于“宋繪”的崇高評價!八卫L”,不僅豐富了我國書畫藝術的寶庫,而其對于蕭縣書畫藝術的推動,也有著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
   明末,蕭縣出現(xiàn)了兩位著名書畫家。其一,是王之麟。他自幼穎悟過人,精通經史,風骨佼佼,善鼓琴,工詞賦,書畫皆臻上乘,常將供書畫用的絹素敷張于住所內外壁上,興致來時,濡筆揮毫,每有佳作。有子三人,皆與翰墨緣深。其次子所貴豪放不羈,善狂草,臨池潑墨作書,其功力直攀“二王”。其二,是許輝祖。他善楷書,深得顏魯公筆意,深厚凝重,端莊大方。方圓左近的學子,不少入受業(yè)于他,影響頗大。
   到了清代,在“揚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間,當地出現(xiàn)了一批“重傳統(tǒng)、重筆墨、重生活”的鄉(xiāng)土書畫家。其時,高手林立,群星燦爛,形成了以龍城為活動中心的書畫研討體系,人們譽之為“龍城畫派”,從而問鼎徐淮,聲聞遐邇。
   王為翰:字西園,清代諸生。性格曠達,崇尚淡泊,工于畫竹。每當酒酣興濃,信手揮寫,濃淡疏密、靈氣意蘊,別有妙趣。
   劉本銘:字奉盤、號云巢,道光時人,城北玄帝廟道士。他早年學畫刻苦,工于山水,得吳仲圭法,清麗似石谷,高曠似麓臺。晚年所作若云若霧,空靈無匹,脫盡畫家習俗,傳世有《雪景山水》、《出海圖》等,氣魄宏大,功力深厚,筆墨蒼勁。積數年工夫,朝夕觀察、揣摩,繪出巨幅《龍城煙雨圖》,畫出了龍城在風雨凄迷中的景象,為人稱道。
   袁汝霖:字天泉,清乾隆年間人。原為蕭城張大院理發(fā)仆人,性格豪爽,工作余暇,尤愛繪畫。一日東家張基良見到他所畫的山水畫扇面,深為其筆墨意境所動,結為至交。后盡出家藏書畫讓其臨摹。袁又結識本城另一書畫家張?zhí),朝夕切磋,畫技日進,筆意娟秀曼麗,頗有王石谷之風韻。

   張?zhí)?字拱辰,號樂園,別名銀嶺山樵,清乾隆時期人。雖家世顯達,然淡薄于功名利祿,隱居綏輿中,修筑亭園,藜杖芒鞋,徜徉山水,吟哦唱和,勤于丹青。書法師承顏魯公,氣魄宏大,功力深厚,且精于花鳥繪畫,所作雞、鴨、鴛鴦等栩栩如生,甚得天然的機趣。他與本地另一書法家吳作樟為表兄弟,常應邀為鄉(xiāng)親作中堂、楹聯(lián)。一時有“吳作樟坐中堂,張?zhí)搅袃膳裕ㄖ搁郝?lián))之頌浯。
   吳作樟:字文潔,號云鄰,蕭縣城西古尚村人。自幼攻習書畫,陶冶百家,富有開拓精神。他曾經客居從弟吳作哲的杭州府署,巧遇揚州書畫巨擘鄭板橋。鄭為試其書畫才干,故作高傲,激其書興。作樟于醉后作擘窠大字,氣派非凡,鄭深為嘆服。后來,他又在金陵為兩廟宇書下“大雄寶殿”和“金陵佛寺”兩副匾額,字徑蘊尺,莊嚴肅穆,觀者無不叫絕。乾隆皇帝巡視江南,路經徐州,遍訪當地書法名家,偶見作樟所書一筆“虎”和一筆“壽”字,極為賞識,評之為“蒼、壯、勁、圓”。其子風書、鳳昭、風祥(柳庵)三人和女婿張昌,受其教誨,均能書善畫。柳庵,書法學“二王”。所畫風竹,筆法勁利、灑脫,有“徐淮鄭板橋”之譽
   另外,還有孫桐、劉彧、張佩芳等人,或工書,或善畫,其藝術造詣,各有千秋。
   清代末年,民國初年,在新文化思潮的影響下,蕭縣書畫創(chuàng)作步入一個新的轉折。這時,不僅出現(xiàn)了優(yōu)秀的書畫家群體,使得龍城畫派的陣容更加壯大,而且書畫作為精神財富,逐漸地由富家豪紳的廳堂和士大夫文人的書齋,過渡到與平民百姓所共享。 成就突出,為人稱道的書畫家有:    
   路蔭南:號少庵,清末蕭城東魏樓村人。幼習顏體,曾有幸得到“揚州八怪”之一的癭瓢子(黃慎)《聽琴圖》一卷。既愛其畫面,更愛其題款,乃廢寢忘食,刻苦琢磨,摹寫經年,葚得其妙。古稀之年,所作甚佳,稱雄—方。所作平遠山水,以書法筆力入于畫。近代國畫大師潘天壽,見其山水真跡后,贊其功力曰:“難矣哉”!
   薛鐸:清光緒時龍城西關人,以開茶館為生,擅畫人物和風雨柳。人物畫學“揚州八怪”之一的癭瓢子黃慎。每有新作即懸掛于壁上,讓茶客觀賞、品評,從眾多茶客的議論中擇善而從,畫技日臻佳境。
   謝來占:清末龍誠人。性格落拓,生活簡約,除了精于岐黃醫(yī)術外,更善于寫字。有人索求,常鋪紙于地,邊吹泥捏“小響叭”,邊書狂草,水墨淋漓,洋洋灑灑,深得前人書法大家張旭之神韻。
   侯子安:清同治八年(1870)年生,龍城人。初學“四王”山水,后出游名山大川,師法造化,多寫淮北風光。以重彩入于水墨,別具—格;他誨人不倦,為培養(yǎng)書畫新秀,花費巨量心血。
   歐陽小南:清末民初龍城西馬道人。擅長小寫意花卉。筆墨清麗秀雅,艷而不俗,秀中藏拙,得雅俗共賞之妙。
   寶池和尚:清末龍城東南竹林寺僧人。善畫水墨牡丹、枇杷、蘭草等。用筆筒古,質樸典雅。
   其他一些人筆下的功夫,也是各有其妙。如袁塘的蝴蝶,孫云江的黃牛,段慶成(又名段吳燃)的山水,徐菊裳的菊花,王芙生的行、楷書等,都各以自己的風骨、成就而稱譽徐淮。
   民國初年,王子云在第一高等小學任美術教師,先后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了諸如劉開渠、王肇民、歐陽南蓀、劉夢筆、盧致遠、許克書等一大批書畫新秀。
   三十年代,蕭縣習畫、練字之風日盛?h內小學競相開設了美術、書法課,在孩子們的心靈上及時地播下了藝術的種子。后來,王子云去北京國立藝專和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任教,又影響和帶動了一大批學生先后去外地藝專學畫。其間,蕭縣去杭州、上海、北京、徐州、蘇州等地美專學習書畫的就有數十人。當時,國立西湖藝術院(杭州美專)共有江北學生六人,除李可染為徐州籍外,王肇民、劉夢筆、歐陽南蓀、朱德群、盧致遠五人均為蕭縣人。之后,進入該校學習的還有朱德群、蔣瑞云(女)、朱廣明(女)、鄭忠方等人;許克書(女),系蘇州美專的畢業(yè)生,是當時蕭縣三位女畫家之一;羅丹,系我縣在上海藝專最早畢業(yè)的學生。
   1928年,蕭縣民眾教育館在歐陽南蓀和侯子安的倡導、主持下成立了“美術研究會”。會員有毛羽毛、段慶成、范榮祖、白菊如、鄭衍俊、馮雨邨、吳忠和等十余多人。1930年,又成立了“東方畫會”。他們定期開展活動,進行作品觀摩,并舉辦古今畫展,相互砥礪,切磋畫藝。另外,其間由侯子安講授山水畫的構思技法;那時,歐陽南蓀任實驗小學美術教師,利用課余去講授人物素描和花鳥畫創(chuàng)作;馮雨邨則講授書法的基本要素和品評的技巧。一時間,一個不足萬人的蕭縣城,學書習畫,爭先恐后,沸沸揚揚。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早在二十年代初期,王子云、劉開渠師生二人,在鄉(xiāng)親們的激勵、支持下,相繼走出蕭縣,步入徐州、北京、杭州等更為廣闊的藝術天地。他們利用較為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廣征博覽,盡情地汲取古今中外前人創(chuàng)造的藝術精華。后來,二人又先后到了法國巴黎深造。先是學習人體素描和西洋油畫。未久,因為主觀上奮斗目標的轉移和客觀條件的許可,都改攻雕塑,迅速地取得顯赫成果。1935年,巴黎出版的《現(xiàn)代美術家辭典》介紹了他們的藝術成就。這不僅是他們二人和蕭縣人的殊榮,而且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三十年代,他們先后返回祖國搞美術創(chuàng)作或教育工作。

   在中共蕭縣縣委、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與關懷下,蕭縣書畫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推動普及,經歷了一個不斷發(fā)展完善的過程,從而使書畫創(chuàng)作隊伍迅速發(fā)展壯大。在當今蕭縣精于書畫和熱愛書畫的群體中:一有判古通今,久負盛名的老前輩,如:王子云、劉開渠、蕭龍士、王肇民、朱德群、劉惠民、歐陽南蓀、劉夢筆、馮雨邨、許克書等;二有年過花甲,雄心未老的書畫老將,如:吳燃、卓然、鄭正、閻梓昭、吳梅生、杜方千、李秀夫、張協(xié)和、孫鐘琳等;三有筆墨義理俱精的中年骨干,如郭公達、葛慶友、張翰、歐陽龍、薛志耘、蔣連湛、許西桓、姜秀真、縱橫、朱寶善、王慶彬、曾廣才、劉繼武、傅強、田東輝、高書林、馬新華、薛興中、李家訓、李振宇、宋彥昭、李慶賢、劉德超和蕭承霈、蕭承靄、蕭承震三兄弟等;四有風華正茂,嶄露頭角的青年勁旅,如:李定華、李明河、楊仕香、徐剛、李樂武、胡志新、歐陽舉、王軍、魏玉新、縱封利、董宜峰、祖愛民、縱蘭凌、陳海峰、丁峰、陳朝輝、郭紹善、劉金榮、宋久峰、韓有釗、劉欣、吳孝典、柳毅成、侍永剛、孫天橋、劉前方、劉法敏、張學英、梁愛冰、歐陽卉影、薛峰、杜圣玉、孫永、王瑞蓮、金軍、馬新梅、王子嶺、李云生、縱曉林等;五有稚氣十足、藝技初展的小書畫家歐陽小影、陳飛、閆卯卯等,可謂俊彥濟濟,人才輩出。
    蕭縣書畫,通過不同時期和不同層次的展出與交流,逐步提高了畫鄉(xiāng)在國內外的聲譽。早在1926年,劉開渠的油畫寫生、習作等作品100余件,即在北京藝專禮堂展出。當時的北京《晨報》為畫展發(fā)表了消息;1931年,歐陽南蓀的油畫40余幅曾在蕭縣實驗小學展出,它是蕭縣歷史上第一次展出西畫;1930年,王子云的油畫曾在日本東京展出,其作品《杭州之雨》東京美術畫刊選登;1931年至1936年,王子云在法國留學期間,他的油畫《巴黎協(xié)和廣場》、《杭州之雨》和雕塑《少女》等作品,先后參加了法國“春季沙龍”、“秋季沙龍”和“獨立沙龍”美術展覽會展出,獲得當地多家報刊的好評。1935年,巴黎出版的《現(xiàn)代美術家辭典》一書,介紹了他的藝術成就;1932年,蕭縣民眾教育館舉辦了侯子安、歐陽南蓀、馮雨邨、白菊如、縱衍純、劉先知等人的書畫作品展;1944年,王子云的早期創(chuàng)作,包括水彩、油畫、雕塑等作品近百件在西安展出,曾轟動西安畫壇;1947年和1950年蕭龍士的早期創(chuàng)作,分別在南京、徐州展出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蕭縣書畫展出活動日益增多,層次也不斷擴大,據能查到的資料:從1950年至1990年,先后在本縣本省,以及在南京、上海、北京、廣州、青島、濟南、鄭州、開封、成都、徐州等大中城市舉辦的個人書畫展達42次,聯(lián)合展出達45次之多。諸如:1984年11月15日至30日,由南京畫院、鼓樓公園和蕭縣文化局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國畫之鄉(xiāng)”南京畫展》,展出書畫作品100余幅。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汪冰石為畫展揭幕剪彩;南京著名書畫家亞明、武中奇、陳大羽、徐天敏、蕭嫻、魏紫煦、楊建侯、李劍臣、喻繼高、趙緒成等知名人士參加了開幕式;《新華日報》、《南京日報》等報刊、江蘇電臺、南京電視臺均作了專題報道,《新華日報》還發(fā)表了楊建侯教授撰寫的財根泥土,《根深葉茂》的評論文章。認為,蕭縣國畫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風格質樸無華,堅勁秀雅而率真。”展出期間,接待各界觀眾達四萬多人次,不少國際友人和華僑參觀了畫展。日本友人為畫展題了“書畫共怡”四字留念;中紀委委員杜千,著名書畫家陳大羽、尉天池為畫展題了詞。
   1985年6月27日至7月3日,蕭縣政協(xié)聯(lián)誼會、蕭縣文化局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國畫之鄉(xiāng)”上海畫展》,在上海美術館展出書畫作品120余幅。上海書畫院程十發(fā)、方增先出席開幕式!督夥湃請蟆贰ⅰ缎旅裢韴蟆、《光明日報》和上海電視臺作了專題報道。
   1985年7月10日至25日,蕭縣政協(xié)聯(lián)誼會、蕭縣文化局和廣東博物館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國畫之鄉(xiāng)”廣州畫展》在廣州光壽寺展廳展出書畫作品120余幅。廣東省美協(xié)負責人,廣州美術學院著名畫家參加了開幕式;《羊城晚報》《南方日報》、香港《文匯報》、《愛了望》雜志、《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報刊和廣東電視臺都作了報道與評價。香港《文匯報》刊登了該報記者李靜荷采寫的國畫之鄉(xiāng)——蕭縣的通訊報道,引起國內外人士的注目。在展出期間,廣州美術學院黃篤維評價說:蕭縣的書畫重傳統(tǒng)、重筆墨、重師承,與江南畫派有所不同,足見蕭縣文風之盛;華僑殷治忠也揮筆寫下:“看了國畫之鄉(xiāng)蕭縣書畫,使我身居海外的人,更加熱愛祖國,熱愛親人”。有的還寫下了:“國畫之鄉(xiāng),馳譽中外,盛世之年,人更思美”等贊語。
   1986年5月4日至18日,由蕭縣政協(xié)聯(lián)誼會、蕭縣文化局、蕭縣書畫院等單位聯(lián)合主辦的《“國畫之鄉(xiāng)”成都勵展》,在成都杜甫草堂展出書畫作品120余幅。中顧委委員譚啟龍、天寶和四川省顧委常委劉星、成都軍區(qū)紀委書記張立勛以及各界知名人士200多人,出席了開幕式。劉星、天寶為開幕式剪了彩;譚啟龍率先濡墨揮毫寫下:“向蕭縣人民致敬”七個大字;四川省書協(xié)主席李半黎題了:“蕭縣山青水秀,龍城鳥語花香,萬戶千家揮筆,堪稱國畫之鄉(xiāng)”;四川畫報社社長閻風、四川省文化廳副廳長郝超、全國書協(xié)理事劉云泉分別為畫展題了詞;《四川日報》、《成都晚報》分別報道了畫展揭幕消息和發(fā)表評論文章,還刊登了劉惠民、薛志耘、劉德超三人的書畫;四川省電臺、電視臺和成都電臺分別播發(fā)了畫展揭幕快訊和專題節(jié)目;家鄉(xiāng)的新聞單位《安徽日報》、《拂曉報》、安徽省電臺和蕭縣廣播站也分別以顯著的版面和專題節(jié)目發(fā)布了此次書畫展的消息。
   1988年12月,舉辦了《蕭縣、太和縣政協(xié)委員書畫聯(lián)展》;同年9至12月,蘇魯皖10市縣(區(qū))政協(xié)舉辦了書畫聯(lián)展,分別在江蘇省興化市、揚州市廣陵區(qū)、寶應縣、丹徒縣、高郵縣、銅山縣,山東省昌樂縣、安丘縣,安徽省天長縣、蕭縣10市縣(區(qū))進行巡回展出;1990年11月在上海美術館舉辦了《劉惠民、馮雨邨、鄭正、薛志耘書畫聯(lián)展》。
   1988年1月至1989年12月,先后在北京中國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北京藝術家畫廊、北京國際藝術展覽廳,舉辦了薛志耘、閻梓昭、劉德超、李振宇個人書、畫展;1989年至1990年,先后在天津、徐州舉辦了《吳燃畫展》;1988年至1990年,先后在合肥舉辦了李定華、韓有釗畫展;在蕭城舉辦了《王慶連、王冬生父子畫展》、《王鐘琴、王忠劭兄弟畫展》、《縱蘭凌書畫展》等。
   上述各個時期展出的書畫作品,可以說是多層次的。既有老一輩藝術家,又有風華正茂的后起之秀;既有專業(yè)書畫家,又有業(yè)余書畫愛好者;既有教師、學生,又有工人、農民和商業(yè)、衛(wèi)生工作者,它體現(xiàn)了“國畫之鄉(xiāng)”群眾性藝術活動的特色。此外,還有在國內外數十名蕭籍書畫家的作品,先后交流到香港、臺灣地區(qū),以及美國、英國、法國、西德、日本、新加坡、泰國、西班牙、瑞士、盧森堡、意大利、巴基斯坦、荷蘭、希臘等十多個國家。
     蕭縣書畫,她的創(chuàng)造者特別注重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基礎。重生活,是蕭縣書畫的主要特色。許多作品雖然涉及到梅、蘭、竹、菊和古典詩詞等傳統(tǒng)題材,但是更多的是再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給予人們以美的享受。用畫面反映農村見聞,比如勃勃生機的玉米、絲瓜、辣椒、荷花、葡萄、大白菜、金針菜;千姿百態(tài)的花鳥、雛雞、鵝、鴨、魚、鷹……。其它如家中苗圃、庭院風光等也都被畫成畫幅,寫成中堂,從而發(fā)揮了社會功能,陶冶了人們的情操,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讓人們受到啟迪、教育和鼓舞。
   蕭縣書畫,不僅在普及的基礎上逐步得到提高,并且獲得了“國畫之鄉(xiāng)”的美譽,蜚聲于海內外。
      目前,全縣具有可書可畫之技者1800多人,達到創(chuàng)作水平者500多人,作品參加縣以上展出者300多人(作品6000余幅、件),在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作品者150多人(作品近300幅、件)。
   1980年,全國第六次文代會召開時,蕭縣籍的老一輩藝術家王子云、劉開渠、王肇民、蕭龍士同時出席了會議,傳為佳話。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對蕭縣老一輩藝術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分欽佩,對蕭縣普及書畫活動的局面倍加贊賞,欣然命筆題寫了“國畫之鄉(xiāng)”四個大字,以示祝賀。
   1981年《中國青年報》以“之鄉(xiāng)”集錦為題,把“國畫之鄉(xiāng)——蕭縣”列為全國“十大之鄉(xiāng)”之一。




分享 舉報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