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長江講壇”開講:詩是所有生命的合唱,解讀詩歌與生命共鳴之美
極目新聞通訊員 謝寧
8月16日,長江講壇迎來知名詩人、江蘇省作協(xié)副主席胡弦,以《詩是所有生命的合唱》為主題展開演講,線上線下近萬人同步觀看,互動熱烈。
從民間到神話,搭建詩歌與生命的共鳴橋梁

胡弦從“來自民間和殿堂的歌聲”切入,追溯“采風(fēng)”傳統(tǒng)——周代采詩官搜集民謠,留存文化、反映民情,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成為文藝工作者挖掘民間智慧的重要方式。他以法國畫家米勒為例,闡釋藝術(shù)“為勞苦者代言、傳遞慈悲”的使命,讓聽眾理解詩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溫度。
解讀詩歌時,胡弦貫通中外經(jīng)典:《詩經(jīng)》里,《關(guān)雎》的純美、《碩鼠》的控訴、《黍離》的“黍離之悲”,姜夔《揚(yáng)州慢》對這一情感的延續(xù),展現(xiàn)古典詩歌的情感傳承;德國黑塞《花枝》、美國簡·赫斯菲爾德受中國古典詩影響的創(chuàng)作,彰顯詩歌跨文化的感染力,讓聽眾看到詩歌突破語言邊界的魅力。
象征與投射,解讀詩歌的意象密碼

在“象征的森林”篇章,胡弦以“詩人兒子怕樹疼拔輸液管”的暖心動故事,引出“自然是詩歌象征母體”的觀點。波德萊爾《感應(yīng)》里“自然是神殿與象征森林”的隱喻,薛濤《池上雙鳥》的含蓄、勃萊《潛鳥的鳴叫》的深邃,搭配葉芝“詩人讓自然易懂”的論斷,層層拆解詩歌如何借自然意象傳遞哲思,讓聽眾學(xué)會捕捉自然與詩歌共振的韻律。
談及“物、景、境——自我的投射”,胡弦緊扣“人眼所見皆自我投射”核心,以里爾克《預(yù)感》、狄蘭·托馬斯《時代》、特朗斯特羅姆《寫于1996年解凍》為例,解析詩人如何借物抒情,讓“物”成為自我情感的分身,幫聽眾掌握詩歌“托物言志”的創(chuàng)作與賞析邏輯。
神話與互動,點燃詩歌探索熱情

“神話:奇跡與回聲”環(huán)節(jié),胡弦用漢樂府《上邪》極致的情感宣誓,串聯(lián)希臘卡瓦菲斯《祈禱》、博爾赫斯對“上帝”的獨(dú)特書寫,闡釋“神話是人類夢幻與自我反思載體”的觀點;又,聽眾主動請胡弦詳解《上邪》,他從“山無陵”等誓言的意象張力,到“人類借神話突破認(rèn)知邊界又尋回聲”的深度,生動解讀這首詩的情感烈度與文化意義,引發(fā)彈幕刷屏點贊,讓線上線下聽眾沉浸于詩歌與神話交織的奇妙世界。
共鳴與回響,播撒詩歌傳承火種
講座尾聲,線上觀眾踴躍互動,“那一句講得太精辟”“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留言,映照聽眾的沉浸與收獲。胡弦這場演講,不只是詩歌知識的傳授,更是一場“詩歌喚醒生命感知”的啟蒙——從民間煙火到神話哲思,從自然象征到自我投射,帶領(lǐng)聽眾聆聽詩歌里生命合唱的旋律。(本文圖片由長江講壇提供,攝影:王亮)
(來源:極目新聞)
發(fā)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