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孔子問7歲小孩,天上有多少顆星星,小孩回答后,孔子拜他為師
孔子,一個中國人提到最多的圣賢,中國最早的教育家,創(chuàng)辦私學,收平民弟子,古代所有的私塾都掛著他的畫像,所有讀書人都崇敬他。孔子的思想深遠,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思想文化,同時也影響了東亞,他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后世稱為孔圣人。
孔子一生留下了很多著作,《論語》相信每一個人都學習過,這是孔子的弟子和后人們根據孔子的言行而整理出來的一篇處事著作,里面包含了中國人的處世哲學。
孔子曾經在路上遇到一個7歲的孩子,聽到“天上有多少顆星”的回答,拜了這個孩童為師。那孔子是怎樣一個人?那么我們就了解一下這個圣人。

孔子其人
孔子本名孔丘,出生在魯國一個貴族家庭,他父親六十六歲才有他,母親是他父親的妾,年紀相差很大,三歲時他的父親去世。他們被父親的正妻趕出了家門,于是母親帶著他去曲阜闕里,家道中落,母子過著清貧的生活。
孔子自幼聰慧,好學,他一心學習做學問,他的志向也是成為有學問的人。
魯昭公十年,孔子步入仕途,做了魯國的一個小官,此后他認識了一個叫做郯子的人,倆人很談得來,孔子向他了解古代的官制,啟發(fā)了孔子想創(chuàng)辦私學的念頭,魯昭公十七年前后,孔子開始辦起了私人學校。

魯國發(fā)生內亂,孔子不得不逃亡到齊國,自然學校也辦不下去了。等孔丘回到魯國,他的觀點和當時朝廷官員的理念不合,只是一個小官,始終無法融入官場,這讓孔丘很困惑,也很痛苦。
他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在哪里?最終他還是選擇出仕,修經和教學為自己的主要工作,到了四十他看清了自己的人生的目標,所以四十歲被稱為不惑。
魯定公十四年,已經五十五歲的孔子帶著弟子周游列國,之前他擔任魯國大司寇,讓魯國出現了短暫的修明,因齊國設計,送了八十名女樂給魯國的當權者,君臣都迷戀女樂,不理朝政,季氏與孔子產生了矛盾。

季氏不想再任用孔子,他在魯國待不下去,于是帶著弟子離開魯國。
游歷各國讓孔子更加了解民眾的疾苦,這是一段非常落魄歲月?鬃佣啻嗡览锾由瑤е茏右宦酚螝v各國,傳播自己的儒家思想。
孔子游歷了14年,有對世態(tài)的失望,更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慨嘆。在十四年的路途中,孔子遇到了很多人與事,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路遇神童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是《論語》中的一句名言,一句簡單話語,包含著豐富道理,是孔子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悟到。
孔子在莒國曾經發(fā)生過一則故事,一年冬天,孔子周游列國講課,在路上恰巧看到一個孩子在畫畫,擋住了孔子的去路,他就下車去看這個孩子做什么。
走近一看這個孩子畫了一座非常逼真的城池,孔子怕自己踩壞了這個畫,就繞道旁邊。沒有想到這個孩子還生氣了,對孔子說:“這里有城門,你為什么不走,要繞路走?
孔子聽了覺得這個孩子很有趣,于是說:”我不忍心踩壞了你畫的城門,所以繞道而行。沒有想到這個孩子理直氣壯地說:“畫城門就是讓你們走的,不然我還畫了干嗎!

孔子一聽覺得這個孩子很有意思,于是想考考他,說:“你畫的城門這么小,我們這些大人怎么通過呢?”這個孩子聽完愣了一下,很快就拿起路邊的樹枝,跑到孔子面前,畫了一個虛無的門,對孔子說畫好了。
孔子覺得這個孩子有點意思,邀請他一起前行,想在路上考考他,這孩子也沒有拒絕,和孔子一行人一起前行?鬃雍瓦@個孩子一路前行,在路上倆人打了個賭,表示他們兩個各出一道題考察對方,如果有人沒有答上來,那么就要拜另一個人為師。

三人行必有我?guī)?/div>

孔子對孩子問道:“你可知天上有多少星辰?”這個題目其實也沒有正確答案,孔子只是想為難一下這個孩子,心想:“這個你答不出了吧!毙闹杏幸稽c小得意。
這個孩子從容不迫地答道:“天有一天一夜星辰!笨鬃勇牭竭@個答案以后,徹底佩服這個孩子的智商,雖然不是標準答案,但是這個問題考察的是孩子的應變能力,不是聚像到具體數字。
一個七歲的孩子可以這樣回答已經非常不錯了,讓孔子心生佩服。接下來這個孩子向孔子提問:“你臉上的眉毛一共有多少根?”
面對這個問題,孔子卻答不出來,于是孔子對眾人說:“我要拜你為師,我從你身上學到了東西!笨鬃佑谑钦娴陌萘诉@個七歲的孩子為師父。

這個小孩是莒國的一個神童,叫項橐,比同齡人老成很多,學識淵博,他可是西楚霸王項羽的老祖宗。這個孩子隨著年紀的增長天賦也慢慢地顯示出來,在七歲時遇到孔子,倆人相互提問,結果孔子拜他為師,可見他的智慧,后世多用天才來形容他。
成年之后的項橐不負眾望,成了一個有才能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鬃拥乃枷胫越浘貌凰,是因為他用自己的很多親身經歷,來講述一個道理,讓你能夠一目了然的看清這件事的本質。
其實孔子和天才項橐之間的辯論,孔子完全可以碾壓這個孩子,但是他并沒有和孩子爭一個輸贏,他看到的是自己的不足,可以從一個孩子身上也可以學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識,從而悟出一些道理,于是他拜了這個七歲孩子為師。

小結:
孔子一生都在踐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熯@句話,他一生都在學習,在他看來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都要學習,這是這樣學習的精神,才成就了孔子的豐富思想,讓他成為一代圣人。
千年之后他的思想在中國以及東亞地區(qū)傳播,影響著這塊土地上的人。
發(fā)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