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徐志摩逝世,陸小曼和張幼儀對喪服著裝起爭議,大家對陸視而不見
在徐志摩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中,離不開三個女人:林徽因、張幼儀和陸小曼。但對于這三個女人,徐志摩卻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對待最冷漠的就是張幼儀,只因為她是小腳的舊社會女人。

因此兩人離婚,但后來徐志摩娶過陸小曼之后,兩人的關(guān)系卻開始變好,徐志摩還因為家里的婆媳關(guān)系,乞求了張幼儀一件事。
說實話,徐志摩的請求是非常過分的,提出:你來就好了。但這也是他的無奈之舉。那么,他到底遇到了什么事呢?
張幼儀: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
張幼儀和徐志摩的第一次見面,就是在婚禮上。在得知相親對方是有文化的人時,張幼儀是開心的。那個時候的她因為自己沒有讀過書,非常崇拜有文化的人。

但15歲的她就成了徐家的媳婦,她天真地以為,只要自己孝敬公婆伺候丈夫勤勉持家恪守婦道,愛情自然回來。她固執(zhí)地認為,未來的丈夫會因為自己的溫順本分而愛上她。殊不知,這卻是她噩夢的開始。她用七年的時間,打了自己的臉。
后來,她才知道,當(dāng)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時,就嫌棄的說道:“鄉(xiāng)下土包子!
雖然徐志摩接受了西方的教育,但他的家庭還是封建的,不能自己為自己的婚姻做主。于是,他只能“被迫”和張幼儀結(jié)婚。
張幼儀天真地以為,徐志摩會像自己的兩個哥哥一樣,對她寵愛。

但,新婚之夜就讓她的心涼透了。那晚,徐志摩敷衍地行使了丈夫的義務(wù)。這也讓張幼儀的心跌入了谷底,后來她曾說道:“我們之間的沉默就從那一夜開始!
婚前,父母教導(dǎo)她如何作為一名好妻子,不僅要討好公婆,也要取悅丈夫。
乖巧懂事的張幼儀很快獲得了公婆的喜愛,因為在和徐志摩離婚時,公婆堅持收她為干女兒。而在取悅丈夫這一方面,她卻沒有絲毫辦法。因為在新婚幾個星期后,徐志摩就去讀書了,兩個人根本沒有交流的機會。
寒暑假回來之后,徐志摩只是行使對妻子最基本的義務(wù),就算后來孩子出生,丈夫的那顆心也并未有半點融化。

徐志摩得知兒子出生心里松了一口氣,他知道他唯一的任務(wù)就是傳宗接代,此時他已經(jīng)完成,父母也沒辦法摻和他的生活。于是,他決定去海外學(xué)習(xí)。
在海外的徐志摩,似乎已經(jīng)把張幼儀徹底遺忘,每次來信,全部的人都會提到,唯獨沒有張幼儀。為此,張幼儀當(dāng)然傷心不已。
疼愛張幼儀的二哥,得知妹妹的情況后非常擔(dān)心。他料想到兩人長期分居,結(jié)局定然不妙。于是他提議讓徐志摩的父母同意妹妹出國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知子莫若父,徐志摩的父母知道,兒子的心開始不安分了。
但他們還是同意張幼儀出國,來到海外,丈夫的冷淡和嫌棄更加明顯,這讓張有余內(nèi)心更加委屈。

不久之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徐志摩卻冷漠地讓他打掉。張幼儀不滿地說打胎會死掉的。徐志摩冷冰冰的無情回答:“還有人因為火車事故死掉呢,難道你看人家不坐火車了嗎?”
張幼儀從這句話中,開始懷疑起了徐志摩。不過,她還是決定打胎。后來,徐志摩帶回來一個女人,深深打擊了她,再加上徐志摩的突然消失,張幼儀打算一死了之。
二哥得知妹妹的情況,將她接回了家中。在二哥的悉心照顧下,張幼儀生下了孩子,徐志摩卻突然現(xiàn)身德國,卻并未見到她和孩子。而是托朋友送來了離婚協(xié)議書。

后來,才知道徐志摩是為了趕在林徽因回國前訂下戀愛關(guān)系,才突然現(xiàn)身德國,逼迫張幼儀簽字離婚。張幼儀意外地爽快簽字,因為此時的她想明白,自己要做一名獨立女性,要走一條自尊自強的路。
離婚后的張幼儀解脫,開始接受文化的熏陶,后來甚至贏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和贊譽。
請求張幼儀幫助
曾經(jīng)的徐志摩稱呼張幼儀是“土包子”,但當(dāng)兩人離婚后,徐志摩反而贊頌前妻:
“她在同樣不幸的境遇中證明她的智斷,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與膽量;所以至少她,我敢相信,可以懂得我話里意味的深淺,也只有她,我敢說,最有資格指證或詮釋——在她有機會時——我的情感的真際!

而張幼儀也看透了他的真面目,評價仍舊和以前一樣:“文人就是這德行。”
在異國的遭遇卻讓張幼儀更加強大,回國后,她的事業(yè)風(fēng)生水起,一邊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的同時,進行著自己的事業(yè)。
可離婚后,徐志摩反而很依賴張幼儀,走動也很勤。張幼儀也感慨道:
“人生真是奇怪。我是個離了婚的女人,和丈夫離異的原因是他認為我們兩個不搭調(diào);結(jié)果我們離婚以后,相處得反而比以前好!
其實,徐志摩和陸小曼結(jié)婚后,婆媳矛盾劇烈,但張幼儀和父母的關(guān)系比較好,所以每當(dāng)父母有什么事,他都會來找張幼儀。
這天,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給張幼儀打來一個電話,說老太太病重,希望她能回來一趟。

張幼儀本不愿意,也再三拒絕。因為她不愿意和陸小曼相處。可在曾經(jīng)公公的勸說下,張幼儀還是決定回去見老太太最后一面,因為她想讓老太太看到現(xiàn)在的自己。
可她并沒有把這個決定告訴公公,在這之后,公公和徐志摩多次打來電話,讓她回去。張幼儀也不再是曾經(jīng)的軟弱,堅定地表示我們已經(jīng)離婚,你的妻子是陸小曼,你們這是自私。
如今的她再也沒有曾經(jīng)的忍氣吞聲,而是一個女企業(yè)家不容侵犯的嚴(yán)厲和冷漠。徐志摩深知,陸小曼能為他帶來愛情,但卻不是一個愿意討好婆媳的人。更重要的是,母親一直認可的就是張幼儀,對陸小曼充滿了不滿。

為了母親,他只好放下尊嚴(yán),乞求張幼儀:“你來了就好了!”
彌留之際的徐母看到張幼儀,總算松了一口氣,露出了微笑,因為她知道,只要張幼儀在她的后事就不會有后顧之憂。
張幼儀也是這么做的,安排好了老太太的后事。
一年后,徐志摩因飛機失事離開了人世,也都是張幼儀安排了他的后事,陸小曼不僅不愿意認領(lǐng)他的遺體,也對葬禮表現(xiàn)得很冷淡。

張幼儀為徐志摩選擇了傳統(tǒng)的喪服和葬禮儀式,可陸小曼卻認為徐志摩應(yīng)該穿著西裝離開。張幼儀反駁,雖然他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可他仍然是一個中國人,所以應(yīng)該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來辦。
然而,在葬禮上,很多人都很認可張幼儀,卻對陸小曼視而不見。

對于張幼儀,我們或許沒有資格評價,梁實秋作為徐志摩的好友,給出了最真實的評價:
“她沉默地堅強地過她的歲月,她盡了她的責(zé)任,對丈夫的責(zé)任,對夫家的責(zé)任,對兒子的責(zé)任——凡是盡了責(zé)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边@個評價是十分公道的。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