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筆,就是稿費。潤筆一說,來源于《隋書·鄭譯傳》:一日,皇上令內史李德林立作詔書。李德林說:“筆干,沒法寫!被噬险f:“何故?”李德林答:“不得一錢,何以潤筆?”皇上聽了,不禁撫掌大笑,說:“原來如此。筆干了,需用錢潤筆。好的,沒問題。替我寫完這道詔書,立刻發(fā)放稿費,讓你有錢去潤筆!睗櫣P一詞,即由此而來。
潤例,就是稿費標準。上世紀30年代,豐子愷賦閑在家,為謀生,曾在當時的《太白》半月刊上登出《子愷漫畫潤例》,每幅漫畫要價不低,同時言明一口價,不討價還價。意思便是:“各位客官:你若覺得我的畫值我所說的稿費標準,我們自然就會合作愉快嘍!不過呢,如果覺得我的畫太貴了,那你自然可以選擇不買,但請千萬不要還價。”雖然如此,依然稿約不斷,保證了他的生活品質。于賣畫之余,他還喜歡讀書、品茶、與朋友小聚、聊天、出游等等,生活極其悠閑。
齊白石為人謙和,但自定的稿費標準卻絕無商討的余地。一句話:他定的潤例,他說多少就是多少。什么事兒都好說,只是這事兒沒商量。
他家的客廳,掛著他親筆書寫的稿費標準,明碼標價,一清二白。給多少錢,畫多少畫,執(zhí)行起來毫不含糊。有人為求一幅畫,專程去拜訪他。一進客廳,抬頭就看見了稿費標準明細表。數(shù)數(shù)自己荷包里的錢,最多也只夠買一只半蝦。小心翼翼說明來意,希望能得到齊白石親筆畫的兩只蝦。齊白石說:“我一生受苦,從童年至今。所以,錢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沒錢,怎么生活呢?”然后,接過錢說:“放心,一定讓你滿意。”隨后,揮筆作畫。先畫了一只正在水邊嬉戲的蝦,活靈活現(xiàn),美不勝收。之后,在這只蝦旁邊,畫了一只在水面上只露出上半身的蝦,下半身被層層水波擋住,惟妙惟肖。來客一看,非常滿意。兩個人皆大歡喜,都很開心。齊白石就這樣巧妙地滿足了來客的要求,同時又嚴格遵守了自己擬定的稿費標準。
當年的出版界對標點符號極不重視,在支付稿費時,往往把它從字數(shù)中扣除,不給稿費。
在《魯迅大全集》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魯迅先生應約為某出版社撰寫書稿。由于事先探知該出版社不支付標點符號的稿費,因此他的書稿通篇沒有分一個段落,也沒有一個標點符號。從頭到尾,一氣呵成,連成一片。編輯看了書稿后,便以“難以斷句”為由,回信要求魯迅先生分一分段落,同時加注標點符號。魯迅先生一看,正中下懷。便立即回復道:“既要作者加標點符號,分出段落、章節(jié),可見標點還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如此,那么,標點也得算字數(shù)!蹦羌页霭嫔鐩]辦法,最終只好采納了魯迅先生的意見。
□夏愛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