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4月份,香港蘇富比古代書畫 “石渠寶笈” 專場拍賣上,有一元末明初時期的草書卷拍出了高價,最終是以2.5億港元的驚人高價成交,遠遠超出了拍賣前所估值的價格逾價20倍之多,同時也創(chuàng)下了蘇富比中國書法品類的歷史最高價。
而此草書卷就是饒介寫的《草書韓愈柳宗元文卷》,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次的主人公饒介其人吧,對于此人相信對他了解或知道他的人很少,若不是此次拍賣會上拍出如此高價,相信在現(xiàn)在的書法圈之中也少有人能關注到他。
他字介之,號芥叟、醉樵,江西省臨川縣華蓋山人,故自號華蓋山樵。他出生于元代的一個普通家庭,相傳是康里巎巎的徒弟,見于解縉《書學傳授》記載:“康里子山在南臺時,臨川危素、饒介得其傳授”。
少年時的饒介自小就接受了教育,他的才華很快便嶄露頭角。青年時期的饒介,憑借著對文學和書法的熱愛,開始在江浙一帶游學。
那時的江浙地區(qū),文化繁榮,文人墨客云集,這為饒介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環(huán)境。他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養(yǎng)分,與當?shù)氐奈娜藦V泛交流,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
在眾多的文人中,楊維楨對饒介的才華尤為賞識。楊維楨是元末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在詩文和書法方面都有著極高的造詣。得到楊維楨的提攜,饒介得以進入更廣闊的文人圈子,他的名字也開始在文壇上傳播開來。然而,饒介并沒有滿足于僅僅在文壇上嶄露頭角,他對書法的熱愛促使他不斷深入探索。
他的書法從此帖便可以看出其書技之高超,也明顯可見是學懷素的筆法,他把懷素那種狂放灑脫的感覺,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筆法巧妙地結(jié)合在了一起。
看他的字,起筆的時候總像從空中順勢而下,筆尖斜著輕輕落在紙上,特別有動感。而運筆的時候,筆鋒大多保持在筆畫中間,寫出的線條力道十足,就像用錐子在沙地上刻畫一樣,扎實又有力量,質(zhì)感特別厚重,還帶著一種溫和有力的韻味。當然,筆畫里也少不了那種清爽飄逸的細微筆絲,顯得靈動又自然。
他的這帖書作是在至正二十一年也即1361年創(chuàng)作的,當時饒介剛擔任淮南行省參知政事,之后為了躲避戰(zhàn)亂來到了姑蘇。此作的內(nèi)容是其用草書錄抄的韓愈的《送孟東野序》和柳宗元的《梓人傳》,可見其書風是習得懷素的《大草千字文》和《自敘帖》,筆法豪放不受拘束,線條十分優(yōu)美,看起來就像狂風呼嘯、萬馬奔騰,還形成了飛白的效果。
作品開頭的《送孟東野序》,是用 “二王” 的筆法來起筆的,運筆從容不迫,舒展自然。寫到 “物不得其平則鳴” 這句時,筆鋒突然轉(zhuǎn)變,學著懷素那種 “驟雨旋風” 般的迅猛氣勢。
而書寫《梓人傳》的時候,又融入了張旭“孤蓬自振” 的那種靈動姿態(tài),字的結(jié)構(gòu)有的地方奇特挺拔,像懸崖上墜落的石頭;有的地方筆畫連綿不斷,又像江河奔涌向前。
但是他的命運卻是有點……,他經(jīng)人舉薦出任朝廷官職,之后又因張士誠聘任而在張士誠手下當職,張士誠都知道,他偏安一隅并無遠志,在元末幾大勢力之中首先被老朱家滅掉的就是他,朱元璋攻陷平江后,饒介被俘至南京,后被處死。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