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全息:黃賓虹無廢畫
平心而論,“屋漏痕”筆意對書家都不一定是可以貫徹一氣的,對于畫家則更難。許多畫家為了達到把握物象形態(tài)的目的,是不計較筆法的。在黃賓虹的時代,就有“臥筆帶滾”、“直筆直拖”、“起落不平”等等筆法,黃賓虹對之不以為然。在他看來,這些筆法不能表現(xiàn)“物象的精神實質(zhì)”。他說:“總而言之,作畫象寫字一樣,下筆就要把物象的形態(tài)抓住,同時還要抓住它的精神,那才是用筆用墨的好方法。如果只把形象畫得一模一樣,專事描摹,這不過是沒生命的軀殼罷了,還談得上藝術(shù)嗎?”
黃賓虹所說的“物象的精神實質(zhì)”,就是“屋漏痕”筆意所傳達的太極之理。他雖然不反對那些為了物形之似而發(fā)明的筆法,但他堅信它們同自己的筆法之間有精神實質(zhì)上的差別。在這一點上他是非常執(zhí)拗的,這種執(zhí)拗恰恰反映了他的“吾道一以貫之”的徹底精神,這種對中國畫學(xué)根本原則的徹底精神帶來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jié)果:人們說黃賓虹沒有廢畫!只要他那枝筆在紙上一走動,一種說不出來的氣韻即隨之而生,人們根本不在乎物形的完整性,即使是一張草圖,一張未完稿,甚或半紙殘縑,也是骨氣洞達,生氣遠出。幾個墨點,幾根斷線,就有生命,就可以是代表“生命邏輯形式”的“情感特號”。也就是說,黃賓虹的畫是可以拆零打碎而不損其神韻的。這是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太極全息”法,他的每一個點,每一道線,都是一個太極,都是自然(用自然這個詞的哲學(xué)意義)。反過來,那些專事描摹物象形態(tài)的筆法,卻總是“廢畫三千”,稍一不慎而物形有虧即為敗筆。兩相對照,的確發(fā)人深省。這實際上是逸品和能品的差別。
黃賓虹說:“得其形似,而不失規(guī)矩者,謂之能品”。這是作家畫。作家畫有兩個標(biāo)準(zhǔn),第一,“論畫以形似”;第二,“處處講法門”。這兩個標(biāo)準(zhǔn)把作家束縛在表象世界。形似,是真實世界的表象;法門,是道德物理的表象。征表象而失真理,得精能而失自由,此乃人生之大惑。所以黃賓虹說“論畫者以能品為下”!肮胖摦嬚,必超然物外,稱為逸品”。超然物外,得其環(huán)中,環(huán)中即太極,是宇宙萬事萬物的根本。得其環(huán)中,即左右逢源,八面生鋒,點畫披拂,自然成文。這就是太極筆法的妙處。黃賓虹對逸品是這樣描述的:“不以絢爛為工,卷軸紛披,盡脫縱橫習(xí)氣,甚至潦草而成,形貌有失,解人難索,世俗見訾,有真精神,是為逸品!笨梢婞S賓虹心目中的“逸品”主要是一種筆法美,它表現(xiàn)出“真精神”;同“能品”的區(qū)別是,“能品”重形象而虧筆法,“逸品”重筆法而故失形貌。同時,“逸品”同明清所謂寫意文人畫的區(qū)別也在筆法。寫意文人畫也是“潦草而成,形貌有失”,但卻沒有筆法美,所以是江湖惡習(xí)。因此,衡量“逸品”畫,黃賓虹的要求是:“初視不甚佳,或正不見佳,諦視而其佳處為人所不能到,且與人以不易知,此畫事之重要在用筆,此為上品!薄!俺跻暡簧跫眩蛘灰娂选,這第一眼就把“逸品”同“能品”分開了。但接下來要防止“寫意文人畫”魚目混珠,所以還要“諦視”。“諦視”什么?“諦視”內(nèi)美也。內(nèi)美何在?在用筆。黃賓虹晚年的畫,尤其是患白內(nèi)障時的有些畫,從形貌衡量,可直稱為“瞎畫”,但用筆已入“庖丁解!钡摹安灰阅恳,而以神遇”的化境,是中國繪畫的無上極品。
(摘自《冰上鴻飛 - 黃賓虹畫學(xué)探微》)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