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4卷中,方回把詩人病后的作品也歸為一類:
疾病呻吟人之所必有也。白樂天有云:劉公干臥病瘴浦,謝康樂臥病臨川,咸有篇章。蓋娯憂紓怨,尤足以見士君子之操焉。
從這些作品中,也可以了解到這些大詩人曾經(jīng)得過什么疾病,也可以看出詩人創(chuàng)作風格的不同。
一、耳聾 杜甫生年鹖冠子,嘆世鹿皮翁。
眼復幾時暗,耳從前月聾。
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
黃落驚山樹,呼兒問朔風。
前三聯(lián)皆對仗。
首聯(lián)反對,有生之年想成為隱者鹖he冠子那樣的人,想不到如今卻成為了嘆息時世的鹿皮翁。上下聯(lián)說的是一件事。
頷聯(lián)說眼睛和耳朵,眼睛何時失明?耳朵已經(jīng)聾了。
頸聯(lián)有點復雜:猿鳴-秋淚缺,雀噪-晚愁空。聽到猿鳴,我應該落淚,但是我耳朵上個月已經(jīng)聾了,所以“秋淚缺”;聽到雀噪,我應該憂愁,但是耳朵聾了,所以“晚愁空”。
尾聯(lián)說,看見黃葉飄落,于是叫來二子詢問,是不是有寒風吹過。
方回點評說:
此詩足見游戱翰墨。後四句俱謂耳全無聞,猿鳴雀噪既不聞矣,而朔風吹落木葉亦不之聞。至呼兒以問之。予謂果真聾矣?兒所答又何聞乎?
史記謂豫讓呑炭為啞,然請趙襄子之衣三斬之,未嘗啞也。
既然聾了,怎么還會知道猿鳴、雀噪呢?豫讓并不啞,杜甫也不是聾子,耳聾心不聾,這是一首有寄托寓意的作品。
寶歷二年(826年),在蘇州刺史任上的白居易,先是外出賞梅時“足傷遭馬墜”,后又患眼病請了長假。這兩件事,白居易均有詩描寫,也都被方回收錄于疾病類中。
《眼病二首》是七言律詩,第一首寫道:
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
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
僧說客塵來眼界,醫(yī)言風眩在肝家。
兩頭治療何曾瘥chài,藥力微茫佛力賒。
前四句用比喻的手法,寫患病后的感受:仿佛天上紛紛揚揚下起大雪,又好像所有的東西都蒙上了一重紗。即使天晴,欣賞景物也像隔了一層霧,不是春天,眼中也似乎能看見花。
頸聯(lián)寫僧人與醫(yī)生的建議,和尚說眼中所見是塵世的種種煩惱啊,醫(yī)生說這是肝臟有問題引起了風眩之病。
尾聯(lián)說,兩種建議都想法去實施治療,可是都沒有病愈,可見藥效和佛法都不行呀。
第二首的內(nèi)容,像是第一首的后半部分,詩人寫道:
眼藏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難。
醫(y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
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
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
眼病是老毛病了,病根難去。醫(yī)生勸戒酒,修道者勸歸隱。桌子上鋪著醫(yī)書《龍樹菩薩眼論》,搓揉著盒中治療頭眩目暗的“決明丸”,但是都沒有什么用處。傳說金篦能刮眼膜使盲者復明,又如何能得到呢?
詩人似乎對于眼病已經(jīng)無可奈何了。
方回對于這兩首詩,點評道:
白體詩不可以陳簡齋《目疾》詩律律之,然此亦善形容,不取其格而取其味。
方回說的陳簡齋即陳與義,這首《目疾》也被收錄于這一卷中:
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參軍談瞎馬,但妨中散送飛鴻。
著籬令惡誰能繼,損讀方奇定有功。
九惱從來是佛種,會如那律證圓通。
方回說白居易的《眼病》是白體詩,白體詩的特點是淺切隨意、簡單易懂,陳與義的這首《目疾》用典太多,理解起來就麻煩多了。
方回點評說,那些說詩不在于用典的人,是學問太淺:
此詩八句而用七事,謂詩不在用事者,殆胸中無書耳!跺伤琛ぜ膊☆悺
關于這些典故,方回也作了解讀。
首聯(lián)2個典故: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青白眼,來自阮籍的故事。阿堵,出自畫家顧愷之的故事,《晉書·文苑傳·顧愷之》:“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陳與義說自己白眼多,而且眼中似乎有遮擋物。不知道是不是得了白內(nèi)障呀。
頷聯(lián):不怪參軍談瞎馬,但妨中散送飛鴻。參軍談瞎馬出自《世說新語》: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此《世說》殷仲堪參軍所作危語,仲堪眇一目,適忤之!跺伤琛ぜ膊☆悺
送飛鴻,出自嵇康的《贈秀才入軍》:目送歸鴻,手揮五弦。
不怪,是承認眼瞎,但妨,也是說眼不好,所以影響了嵇康遙看歸鴻。
頸聯(lián):著籬令惡誰能繼,損讀方奇定有功。著籬,出自唐朝的《諧噱錄》:
只見門外著籬,未見眼中安障,此方干令以嘲李主簿!跺伤琛ぜ膊☆悺
損讀,出自《晉書》:
范甯武子患目痛,求方於張湛,湛戲謂,此方用損讀書一、減思慮二、專內(nèi)視三、簡外觀四、早晚起五、夜早眠六、凡六物熬以神灰,下以氣節(jié),今刋本多誤作“損續(xù)”非也!跺伤琛ぜ膊☆悺
尾聯(lián)的九惱、那律,都是佛家語:
那律,事出《楞嚴經(jīng)》無目可以證道。
最后,方回又夸了一會陳與義:
其要妙在用虛字,以斡實事,不可不細味也!跺伤琛ぜ膊☆悺
虛字,例如:不怪、但妨、誰能、定有、從來、會如 。
杜甫和白居易,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而杜甫詩另有深意,因此杜詩格高,白詩格卑。
方回將陳與義與白居易詩作比較,只是因為題材相同而已,二人風格完全不同。陳與義的《目疾》用典方式,有點像像李商隱的《淚》。
方回偏向江西詩派,因此贊賞陳善于用典,且妙用虛字。他把陳與義和白居易比較,也是暗示陳詩格高。不過后人欣賞起來就麻煩了,難免有“隔”的問題。
結束時,依照慣例作詩一首,七律習作113卷疾病類《眼》:
過目浮生豈足夸,少年近視老來花。
逢人難辨長青眼,書字昏蒙唯亂鴉。
幾度臨池瞎騎馬,當時賜酒影成蛇。
何堪回首如一瞬,不覺鏡前雙鬢華。
發(fā)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