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重溫古詩詞: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翹。

《送項判官》
王安石〔宋代〕
斷蘆洲渚落楓橋,渡口沙長過午潮。
山鳥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對馬蕭蕭。
十年長自青衿識,千里來非白璧招。
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翹。
大意:
江邊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敗的蘆草,以及江橋上飄落的楓葉,午潮已過,送君于江畔渡口。
渡口山鳥鳴叫,行人如織,車來馬往,熙熙攘攘。
我們兩人年齡相差十歲,但親如兄弟,初識時,都還是沒有官職的學(xué)子。
千里迢迢來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貪圖榮華富貴。
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體,將來定能美服華車,前途無量。
賞析:
首句點明送別地點與時間,江畔渡口、深秋季節(jié),蘆草衰敗、楓葉飄落,營造出一種凄清而蕭瑟的氛圍。
次句則通過“沙長”與“午潮”的對比,暗示送別時間已過正午,潮水退落,沙灘顯露,更添幾分寂寥與不舍。
頷聯(lián)以聲襯靜,通過山鳥的鳴叫與行人的馬鳴聲,反襯出周圍環(huán)境的寧靜與送別時的沉重心情。同時,“泥滑滑”與“馬蕭蕭”兩詞,也富有音韻美,使得整個畫面更加生動傳神。
頸聯(lián)敘述了詩人與項判官之間的深厚交情。他們年齡相差約十歲,但親如兄弟,自學(xué)子時代便相識相知。
項判官千里迢迢來此,并非為了貪圖榮華富貴,而是出于對事業(yè)的忠誠與追求。
這里既體現(xiàn)了詩人對項判官的贊許之情,也暗含了對官場腐敗現(xiàn)象的批判與諷刺。
尾聯(lián)是詩人的臨別贈言。他緊緊握住項判官的手,祝愿他保重身體、努力加餐;并希望他將來能夠高車大馬、前途無量。
這里的“強飯”與“華簪常得從雞翹”等詞,既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情厚誼與美好祝愿;也體現(xiàn)了宋代士人對于功名事業(yè)的向往與追求。
這首詩有別于一般贈別之作,詩中沒有渲染當(dāng)時的別緒離情,其中不露斧鑿痕跡,波瀾起伏,情趣盎然,表達了詩人真摯的感情。
【聲明】圖源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立即刪除。
發(fā)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